核桃壳壳炭对模拟废水中Cr(Ⅵ)的吸附研究

来源 :华东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rymatti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首先论述了含铬废水的来源、危害以及常用的处理方法,针对这一类废水的处理,选用废弃物新疆核桃壳作为原材料,将其碾碎、洗净、烘干后备用,在普通氛围下炭化制备成普通壳炭;采用一定质量分数的ZnCl2溶液浸渍核桃壳,并在氮气氛围下炭化后制备成氯化锌造孔壳炭;利用化学共沉淀法将FeCl3和FeCl2在一定的摩尔比下与氮炭化壳炭共沉淀制成磁性壳炭,研究这三种壳炭处理低浓度的含Cr(Ⅵ)废水。通过静态吸附实验探讨吸附剂投加量、水样初始pH值、吸附时间、吸附温度、水样初始浓度等因素对吸附效果的影响,且与商业活性炭进行了吸附效果对比。以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比表面积(BET)、红外光谱(FTIR)等现代技术对三种壳炭进行了表面结构表征,并结合吸附等温线、吸附动力学对三种壳炭的吸附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吸附实验表明:利用三种壳炭吸附50 mL初始浓度为20 mg/L的Cr(Ⅵ)模拟废水:(1)普通壳炭投加量为16 g/L,水样初始pH值为2.0,振荡强度为150 r/min,于25℃下吸附180 min后反应达到吸附平衡,Cr(Ⅵ)的去除率达到98.7%,出水浓度为0.27mg/L;(2)氯化锌造孔壳炭投加量为10 g/L,水样初始pH值为2.0,控制反应温度为25℃,180 min后吸附平衡,Cr(Ⅵ)的去除率可以达到98.8%,出水浓度为0.25 mg/L;(3)磁性壳炭投加量为4 g/L,水样初始pH值为2.0,控制反应温度为25℃,振荡强度为100 r/min,30 min后体系达到吸附平衡,磁性壳炭对Cr(Ⅵ)的平衡吸附量为4.963 mg/g,出水浓度为0.15 mg/L。由此可见,三种壳炭吸附Cr(Ⅵ)后的出水浓度均能满足排放标准。拟合结果显示,Langmuir吸附等温模型能更好地描述普通壳炭、氯化锌造孔壳炭、磁性壳炭对Cr(Ⅵ)的吸附过程,拟合最大吸附量分别为8.873、15.314、39.370 mg/g,与实验数值相接近,属于单层吸附。三种壳炭对Cr(Ⅵ)的吸附行为均满足拟二级动力学方程,相关系数分别为0.9880、0.9964和1.0000,拟合效果较好,说明吸附剂对Cr(Ⅵ)的吸附过程是以化学吸附为主控步骤。表征结果显示,三种壳炭孔径分布范围均较宽,孔隙结构发达,比表面积较大,氯化锌粒子在炭化过程中具有较强的造孔作用和催化脱水作用,而化学共沉淀法生成的Fe3O4粒子虽然堵塞了部分磁性壳炭的微孔,但并不影响其吸附性能。红外光谱分析中,普通壳炭、氯化锌造孔壳炭均能表现出的特征官能团有O-H、C-O、N-H、C-O-C,而磁性壳炭除上述官能团外,还产生了Fe-O的特征吸收峰,且这些官能团参与了吸附反应过程的进行。解析实验表明,采用合适的解析剂对三种壳炭进行解析再生,其重复利用效果较好,验证了三种壳炭能够作为理想的新型吸附材料。为了能更充分地利用三种壳炭,应当将其解析再生次数控制在各自规定的次数范围内为好。本文在探究三种壳炭对Cr(Ⅵ)的吸附机理时,将材料的表征与吸附等温模型、吸附动力学模型结合起来共同分析,初步推测Cr(Ⅵ)的吸附过程不是一种单一的吸附机理,而是存在多种吸附机理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一个由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共同控制的复杂过程,且主要以化学吸附为主。论文最后一章对实训实习环节进行了简单概括,以适应专业学位的培养要求。
其他文献
本系统是国家“863”任务中818-02A项目的重要组成部 和高精度CTD测量仪联用,可以完成任意深度、任意时刻的采水控制功能,它采用国内外最新的技术和元器件,打破了原有的采水控制装置的设计思
目的:提高重症急性胆管炎的早期诊断率。方法:对我院2000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重症急性胆管炎29例的诊断和治疗等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愈24例,死亡5例。结论:首先对本病
支气管炎属于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之一,在老年人群中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主要由于患者支气管黏膜、气管和支气管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具有发病时间长、病程缓慢、容易反
随钻地震技术采用钻井期间钻头产生的振动作为井下震源,使钻头产生的连续信号记录于安装在钻柱顶部的参考传感器和布置在井轴附近已选好位置的检波器上。通过参考信号和检波器
采用3种方法制备了氨基修饰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NH2-MSN),对其形貌和结构进行表征。选用其中1种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1 227.4 m2/g)和孔容积(0.67 m3/g)、介孔形状规则且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