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臣民到公民的政治文化转型——中国现代化中的公民政治文化建设

来源 :山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m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源远流长。其中,臣民政治文化占传统政治文化的主导地位,其消极落后的负面影响阻碍着中国政治现代化的进程,虽然从学理上讲,臣民政治文化存在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根基己发生改变,“臣民”这一概念己经被时代所淘汰,但由于文化具有深刻的影响力、极强的渗透力、相对的稳定性和自觉的绵延性,总是直接的影响着人们的政治心理、政治意识形态和政治信仰,间接的影响着现代公民的政治行为,制约中国现代化的发展进程。  当今社会,是为了我们的梦想而努力的社会,是我们共奔小康的社会,任务摆在了我们面前,我们就快要实现我们的阶段之梦,昂首阔步的建成小康,迈向现代化,同追中国梦。现代化需要什么样的文化?现代化需要什么样的人们?需要什么样的人类心理、意识和民众信仰?臣民文化能不能担当起这一重任?这一系列都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臣民政治文化是在小农自然经济的经济基础、君主专制制度的政治基础、宗法纲常的社会基础和儒家学说的文化基础上形成的,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其特质可以归纳为:王权至上、官本位、宗法纲常、人治、依附、零参与等。我们所需要的文化应该是一种每个人都能够主动地参与的文化,即公民文化。  对公民文化的理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有特色各有千秋。角度不同,成果纷呈。本文在参阅各位前辈对公民文化研究的基础上,从公民政治文化的结构这个角度来剖析其特质,从心理层面上、观念意识层面上、信仰层面上来认识公民文化。这三个层次是一个从低到高的认识序列,在现实的政治认知过程中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有机的整体。其特质可以概括为:参与、认同、民主、平等、法治、自由、公正、爱国、合法性等。在此基础上我们研究从臣民政治文化向公民政治文化转型的具体内容:从王权到人权、从依附到自由、从人治到法治、从官本到民主、从民本到人本、从伦理到契约、从盲从到理性、从集体到个体、从等级到平等、从愚民到启民、从义务到权力、从独裁到协商、从冷漠到参与、从集权到分权、从封闭到开放。在此基础上分析我国公民政治文化需要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心理?什么样的精神?在公民文化的构建中遇到了哪些重重阻力?这些阻力是从哪里来的?我们怎么办?指明在现代化的视角下构建公民文化我们需要努力的方向。
其他文献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处于重要的战略地位,它是国民政府一个特殊的行政区域和中共中央所在地,其司法实践经验对新中国成立后的法制建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抗战时期,在
一直以来,人们对于唯物史观的理解和阐释,存在着不同的逻辑视角,特别是进入20世纪以后,西方马克思主义的出现使唯物史观的“人本”与“科学”之争越演越烈。尽管在对马克思唯
振兴煤矿地面2台主通风机电源来自于上级配电所的两个不同母线段,原控制装置由于先天供电缺陷,形成单机单电源且不能实现两电源联络等状况,电控采用了真空交流接触器方式,若上级
业已证实,应用他汀类药物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水平可降低稳定型冠心病患者的卒中风险。在一些观察性研究中,低胆固醇水平与出血性卒中的风险增加有关。
暴力犯罪作为常见高发的犯罪形式,其对社会治安和人民的生命安全产生了严重威胁,遭受被害的人数众多且身心受到深程度的直接伤害。而以往在暴力犯罪防控及相关问题的研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