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大霉素修饰的磷脂—壳聚糖纳米粒子破坏生物膜和清除胞内菌的研究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hywx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膜是由细菌细胞和细菌胞外水合性基质所组成的细菌群体,可以依附于机体组织器官或者是某些惰性材料的表面。胞内菌是当机体被细菌感染后在宿主细胞内寄居的细菌。与浮游菌相比,生物膜细菌和胞内寄生菌对抗菌剂表现出更强的耐药性。临床上通常采用增大抗生素的用量和延长给药时间等手段来治疗生物膜和胞内菌相关感染,然而,大剂量和长时间的抗生素治疗,容易诱发细菌耐药,同时累积对人体的毒副作用。许多研究证实,负载抗生素的脂质体可以阻止微生物进行聚集,并且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因此有望用于清除细菌生物膜和胞内寄生菌。本实验的主要研究内容是合成了一种负载庆大霉素的磷脂-壳聚糖纳米粒子(GPC NPs),并且测试了其对生物膜和胞内菌的作用效果。使用壳聚糖形成的纳米粒子作为内核,纳米粒子外组装上由卵磷脂形成的脂质囊泡,利用静电吸附作用将庆大霉素吸附到磷脂的表面。实验采用场发射扫描电镜(SEM)、动态光散射粒度仪(DLS)和红外光谱仪(IR)对合成的纳米粒子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对于合成的纳米粒子,在改变了pH值和离子强度之后,测定了其在不同的条件下对庆大霉素的吸附和释放情况。GPC NPs的生物活性实验结果显示,其保留了对浮游菌的作用效果,并且对已经形成的几种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菌生物膜具有很好的破坏作用。生物膜实验测试了GPC NPs对单增李斯特菌和铜绿假单胞杆菌在不同时间段形成的生物膜的破坏作用,采用荧光显微镜对GPC NPs作用后的单增李斯特菌的细菌生物膜的形态和结构进行观察,发现GPC NPs作用生物膜后可以减少生物膜聚集。GPC NPs对胞内菌的作用结果显示,GPC NPs对于清除胞内菌具有一定的作用效果。以上实验结果显示GPC NPs可以提高庆大霉素的作用效果,减少庆大霉素的用量,拓展了抗生素的应用范畴,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减缓耐药菌的产生。本实验的研究结果为今后在治疗由细菌生物膜和胞内菌引起的一系列感染问题方面提出了一种可供选择的方法和思路。
其他文献
针对环境污染问题,清洁能源利用现状,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储能和碳捕集的液氧直燃动力循环系统。循环系统利用LNG与液氧燃烧,产生超高温、超高压燃气,燃气在透平中膨胀做功,带动发电机发电。循环过程中的液氧利用夜间富余谷电通过空分系统制取,缓解电网调峰压力,实现“移峰填谷”、电能的跨时区利用。系统利用LNG以及液氧的冷能,对CO_2实现捕集,减少碳排放,保护环境。本文基于热力学以及传热学理论,利用Aspen
碳量子点材料是当今科研界研究的热点,由于其独特的尺寸以及优异的光学特性,使其在许多交叉领域备受关注。作为表面含有丰富官能团的低毒纳米材料,碳量子点可以广泛应用于传
SiCp/Al复合材料作为近些年发展起来的新型材料,将塑性材料的韧性和延展性与SiC陶瓷的高强度和高模量有效结合在一起,具有比强度高、热稳定性好、耐磨损等优异性能,在航空航
我们计算了 Frobenius-Virasoro代数和Heisenberg-Virasoro代数的二阶上同调群,证明了它们的维数分别是N和(N+1)(N+2)/2,由此得到了它们的中心扩张。更进一步,我们研究了与之相关的具有局部双哈密结构的可积系统。
细叶韭是百合科葱属草本植物,其花序可食,香味独特,深受民众喜爱,是北方地区传统调味品。迄今为止,人们对葱属植物研究较多,但对细叶韭的研究较少,因此系统地研究细叶韭花醇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层间反铁磁耦合、巨磁电阻、隧穿磁电阻等物理现象的发现诞生了自旋电子学。该学科的研究和发展大大促进了磁性信息存储技术的进步。然而,传统的自旋电子
Ti2AlNb合金具有优异的高温比强度、比刚度,良好的高温蠕变、疲劳和抗氧化性能,是一种优良的轻质高温结构材料。采用复合强化的方法在Ti2AlNb基体中引入TiB增强相能进一步提
金属配合物磷光探针因其特有的优异光学性质,如较大的Stokes位移,较长的发光寿命和较强的抗光漂白性,在分子/离子检测、生物标记成像和疾病标志物检测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超级计算系统的网络对于系统的性能有决定性影响.当用图来建模网络时,网络的性能便能通过图的性质和参数来度量.实际应用中,系统的一些元件发生故障不可避免.因此为了保证系
有机-无机杂化钙钛矿材料由于具有载流子迁移率高、扩散长度长、光吸收系数大、制备工艺简单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于太阳能电池、发光二极管、光电传感器等领域。自2009年被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