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制压力诱导损伤染色体的非随机分离及其机制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1cy0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细胞分裂分为对称细胞分裂(SCD)和不对称细胞分裂(ACD)。不对称和对称有丝分裂之间的平衡在整个生命周期的时间和空间上必须得到精确控制。协调细胞不对称分裂需要控制大量的细胞内外生物过程和信号网络,这些事件的干扰导致细胞群内自我更新和分化的动态改变,这与癌症的生长和进展高度相关。染色体DNA的非随机分离是细胞不对称分裂中的一个关键科学问题,即携带母本旧DNA链的染色单体仅由两个子细胞之一继承。虽然这一现象已经在几个物种和细胞类型中观察到,但我们对非随机DN A分离的机制和生理相关性知之甚少。已有研究显示,肌肉干细胞的不对称细胞分裂频率受氧张力的显着影响;骨骼肌急性组织损伤中,也可以观察到肌肉干细胞中的染色体的非随机分离[62];人肺癌细胞中也描述了在染色体模板DNA链的非随机分离与细胞接触、高细胞密度、低氧(1%)和血清剥夺相关。这些证据都提示了染色体DNA非随机分离可能受到微环境的调控。此外,染色体的成功复制,及随后在有丝分裂期间的均匀分离对基因组稳定性维持至关重要。研究证明复制压力受微环境的精细调控,且对基因组的稳定性维持至关重要。因此,我们猜想,复制压力是否诱导了染色体DNA的差异化,进而影响了染色体DNA的非随机的分布。本团队在人骨肉瘤(U-20S)细胞上利用APH等复制压力诱导试剂引发复制压力的产生,证明了复制压力可以诱导染色体模板DNA的非随机分离,而且癌基因诱导的DNA复制压力(RS)也能诱导染色体模板DNA的非随机分离,这提示诱导染色体DNA的非随机分离与癌症相关。进一步的数据显示,子代细胞对染色体DNA的这种偏倚遗传伴随着DNA损伤反应(DDR)的不对称分布,且这种不对称的DNA损伤反应主要发生在端粒上。机制上,本研究发现,ATR/CHK1信号通路在端粒DNA损伤不对称分布介导的染色体DNA非随机分离中起着重要作用。此外,本研究利用活细胞工作站,通过实时动态观察到继承母本旧DNA链的子细胞保持了基因组的稳定性,而携带受损DNA链的子细胞则经历了细胞周期停滞或细胞死亡。本团队在损伤染色体DNA非随机分离方面的研究,不仅为复制压力诱导的癌细胞群的基因组稳定性维持提供了深入了解,而且还为开发新的癌症诊断和治疗方法提供了新思路。综上所述,本课题首次发现了 DNA损伤反应在有丝分裂后的不对称分裂,这种不对称分裂的DNA损伤反应偏好定位在端粒上,且依赖于有丝分裂期的ATR/CHK1信号通路。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发现DNA损伤反应的不对称分裂促进染色体DNA非随机分离,可能是染色体DNA非随机分离的一个潜在机制。
其他文献
以“西州蜜25号”哈密瓜为试验材料,试验设计四个处理:不经任何处理(CK)、55℃热水浸泡3min、2%壳聚糖涂膜处理、55℃热水浸泡3min+2%壳聚糖涂膜处理(简称结合处理);放置3℃~5℃冷库中贮
<正>临床中发现,将多种微量元素(Ⅱ)(四川美大康佳乐药业有限公司,产品批号:1005171)和维生素B6(天津药业焦作有限公司,产品批号:10101631)同时加入5%葡萄糖溶液中,溶液立即
[目的]分析合肥市肺癌死亡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根据2007~2011年合肥市死因监测系统中的肺癌死亡数据,计算肺癌死亡率、标化死亡率等指标。[结果]2007~2011年合肥市肺癌年平
近年来,随着无线通讯和电子设备的广泛使用,电磁辐射污染日益严重。恶化的电磁环境不仅会影响人类的健康,而且会干扰电子仪器设备的正常工作。因此,具有薄厚度、低密度、宽频
数学问题解决是学前数学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估中较为重要的内容,但相关的研究却比较薄弱。为了接轨国际儿童早期数学学习与评估的价值导向,更好地衔接小学数学课程目标,落实从
目的分析小RNA(microRNAs)在原发性肝细胞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及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的相关性,探索肝癌诊断和预后可能的新标志。方法使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7种M
<正> 胡萝卜原产中亚细亚,元代传入我国,现全国各地均有栽培。胡萝卜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丰富的纤维素和酶类,特别是胡萝卜素含量极为丰
采用我国2000—2014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面板门槛回归模型,从FDI及其与环境规制相结合的角度实证分析FDI对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FDI对技术创新存在显著的门槛
危急值报告涉及实验室、信息科、护理部、临床医生的工作,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危急值项目的选择、报告范围和时限的确定、危急值报告制度的建立、实验室信息系统(lab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