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和掌握公共气象信息服务中的用户需求,充分发挥媒体在气象信息传播中的作用是关系到气象信息服务能否取得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的两个关键问题。长期以来,由于各方面的条件限制,我国气象部门对这两个问题缺少系统研究。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缺乏科学系统的资料采集。本研究在“北京二○○八年奥运气象服务国际预报演示计划社会经济影响效益评估项目”的支持下,对国内、外公众及气象信息的一些主要用户进行了科学的、系统的调查。在对所得调查资料的定量和定性分析基础上,就公共气象信息服务中的用户需求和媒体作用两大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进而提出了未来气象信息服务系统的概念模型。本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通过大范围的社会调查和有针对性的专家访谈资料的分析发现,虽然对一些特殊的天气现象(如冰雹),用户需求带有一定的“特殊性”,不同用户的需求也存在“差异性”,但对公共气象信息服务的大多数用户而言,他们的需求是有规律可循的,基本满足社会科学中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而公众需求的特殊性和差异性,也可以通过行为经济学理论加以解释。2、在公共气象信息服务中,媒体既是气象服务的对象,也是气象部门为广大公众提供服务的合作者。但是,媒体与气象部门目前还没有形成有效的合作机制一方面,气象部门缺乏与媒体进行广泛交流的业务体制,难以为媒体提供能够满足社会公众需求的信息,另一方面,媒体严重缺乏掌握气象基本知识的专业人员。因此,在具体服务中往往出现发布的信息不统一、不规范、缺乏吸引力等问题。3、通过对用户需求和媒体作用问题的分析研究,气象部门有必要将了解掌握用户需求的工作列入日常业务工作流程,同时,必须加强与媒体全面深入的合作。例如,应该尽快在有条件的大专院校开设“广播气象学”专业,培养一大批既懂气象业务和理论,又掌握媒体宣传基本方法的专业人才,从根本上提高公共气象信息的服务水平;4、基于对目前公共气象信息服务中存在的问题的分析研究,本研究尝试性地提出了未来气象信息服务系统的概念模型,即:以气象部门为基础,以服务性组织为服务手段,用户为终端又为始端的非线性循环系统(end-to-end-to-end)。本研究在社会学和经济学等多种学科的指导下,对目前公共气象信息服务工作进行了尝试性的研究,并得到了一些启发性的成果。所得结果为今后在气象信息服务研究领域开展用户需求和媒体作用研究提供了一些有益的方法和研究思路,同时,也为实际业务工作中提高气象服务的社会经济效益提供了可借鉴的具体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