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现代商品经济的发展,经济史的研究也日益深入,要求充分利用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各方面的理论,从各个角度来综合考察经济政策问题。 唐宋是中国古代经济转型的重要时期,尤其是唐中期两税法的施行后,以土地私有产权为代表的私有产权形态日益深化,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日益商品化,北宋典型的一家一户的个体经济,虽然随着生产技术的进步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仍然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然而,正是这种发达的自然经济大大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加快了私有土地产权制度的完善。 商品经济的繁荣发达,土地私有产权的发展要求国家政府必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作出一些新的制度改革调整,以适应时代的进步。随着产权的多样化,国家管理也日益多样化,国家职能更是日益繁杂,财政压力越来越大。衙前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由军职向的职役转化,承担起国家公共职位的角色。 作为国家的公共职位,衙前一度没有建立起相应的,能吸纳更多的人才参与到国家公共事务管理中来的制度。相反的专制政府太过于看重眼前利益,不能从实际考虑衙前的个人利益,最终导致衙前役被广大应役户视为“重难”,纷纷设法规避。这就完全没有发挥出衙前这个公共职位在国家公共事务管理运作中应有的作用,导致了政府管理上的效率低下。 就衙前而言,他们在入役后,广泛的承担起各种社会公共事务,是北宋社会中的一个重要的公共职位,他们作为理性的人,参与国家管理时同样会从自己利益最大化出发,要求国家相应建立与其职位相应的制度,满足他们对公共职位的理性预期。 通过本论文,尝试利用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方面的理论,从公共职位这个角度来探讨北宋衙前入役的各方面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