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旨在以中国早期宗教为视角,从历史与逻辑的汇合点上为中国戏剧发生 寻找一个较为合理的答案。本文认为,扮演是戏剧的形式本体,戏剧发生的核心 问题是其形式本体的发生。宗教仪式场所为戏剧扮演的发生提供了一种特别条 件。原始部族宗教仪式具有混沌性,因带有“扮演”成分的装扮行为长期依附这 种仪式而生存,故云原始部族宗教孕育了戏剧扮演。夏、商、西周三代,原始部 族宗教仪式逐步解体、演变为宗教性祭礼,曾依附于原始部族宗教仪式而生存的 装扮行为也进入这种祭礼之中,表现出一定的扮演特征。但因王权与神权的双重 束缚,三代祭礼中的扮演愈来成为体现王权与神权意志的象征性仪节。春秋战国 时期的“礼崩乐坏”淡化了祭礼的宗教属性,祭礼演化为一种宗教性风俗。宗教 装扮世俗化、世俗装扮也被搬来“娱神”,人们借助祭祀之俗尽情娱乐,祭俗中 出现了以扮演为特征的杂戏雏形和歌舞戏萌芽。驱傩仪式呈现出一定的扮演属 性。蜡祭因其狂欢性质,使其中的仪式性装扮仅余躯壳,表现出更多的审美娱乐 属性,扮演成分较为明显。神仙方术成为百戏源头之一,并使百戏初兴。届战国 时期,以扮演的初步形成为基础,表演艺术己从歌舞、徘优杂戏、百戏三个方面 奠定了后世戏剧的形式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