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搜集与整理当代医家采用中医药治疗过敏性鼻炎的医案,运用多种数据挖掘技术对医案数据进行分析,总结出过敏性鼻炎的常见症状、证候、证候要素、处方用药及疾病-症状-证候要素-药物间的关联,以期研究结果为临床辨证论治提供参考。方法高级检索中国知网(CNKI)(1979年~2020年)、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1900年~2020年)、维普数据库(VIP)(1989年~2020年)自建库至2020年1月1日间所收录的采用中医药治疗过敏性鼻炎的医案,将检索到的文献导入NoteExpress3.2.0软件进行查重,依据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通过阅读题目与摘要对文献进行初筛,然后通过下载阅读全文对文章进行二次筛选,最终将符合要求的文献依次录入Excel中,提取资料,建立医案数据库。运用Excel中的数据透视表功能对症状、证候、证候要素、药物进行频数统计,运用Weka 3.8软件中的Apriori算法对证候要素、药物进行关联规则分析,运用IBM SPSS Statistics 25软件对症状、药物进行聚类分析与因子分析,运用SAS9.2软件对药物、证候要素与症状、证候要素与药物进行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1.基于现代医案的过敏性鼻炎中医症状、证候/证候要素分布及组合规律研究1.1症状的分布情况①在符合纳入标准的378个医案中,经数据规范化处理后共得到207个症状,出现频率≥1%的症状有23个,主要包括:鼻流清涕、喷嚏、鼻塞、鼻痒、疲乏、大便溏、怕冷、食欲不振、畏寒、四肢发凉等。②经统计共得到24个舌象,其中舌质共计14个,出现频率较高的舌色为淡舌、红舌、淡红舌,累计频率65%出现频率较高的舌形为胖大舌、齿痕舌,累计频率22.83%。舌苔共计10个,出现频率较高的苔色为白苔、黄苔,累计频率50.32%;出现频率较高的苔质为薄苔、腻苔,累计频率42.82%。③经统计共得到17种脉象,其中虚脉类脉象包括细脉、虚脉、微脉,累计频率31.2%;沉脉类脉象包括沉脉、弱脉,累计频率26.02%;实脉类脉象包括弦脉、滑脉、紧脉、实脉、大脉,累计频率19.63%等。1.2症状组合规律的研究①症状的聚类分析显示共聚为12类,其结果为:C1:红舌、黄苔、弦脉、数脉、大便秘结、腻苔、不寐、口干;C2:咳嗽、咽痒、目痒、滑脉;C3:头昏;C4:淡舌、白苔、弱脉、大便溏、食欲不振、疲乏、胖大舌、齿痕舌、气短;C5:面色白、虚脉、四肢发凉、腰膝酸软、沉脉、细脉、怕冷;C6:鼻流清涕、喷嚏、鼻痒;C7:畏寒、畏风、易感冒、自汗;C8:头痛、头晕;C9:淡红舌;C10:恶风、汗出、浮脉、缓脉等。②症状的因子分析显示共提取17个公因子,其结果为:F1:黄苔、红舌、白苔;F2:腰膝酸软、四肢发凉、沉脉;F3:齿痕舌、胖大舌、气短;F4:大便秘结、腻苔、薄苔;F5:食欲不振、大便溏、疲乏;F6:鼻流清涕、喷嚏;F7:咽痒、咳嗽;F8:自汗;F9:细脉、浮脉;F10:恶风、汗出等。1.3证候/证候要素的分布情况①在378个医案中共有285个医案记载了证候类型,经数据规范化处理后共得到199个证候,使用频数≥2的证候35个,主要包括:脾肺气虚、肺经郁热、肺卫不固、肺气虚、脾肺阳虚、阳虚,风寒外袭、脾虚湿困、脾肺气虚,风寒外袭、肺阳虚等。②285个医案中共提取了 41个证候要素,其中病位类证候要素20个,以肺、脾、肾为主,累计频率64.67%;病性类证候要素21个,以气虚、阳虚、风、寒、火/热为主,累计频率68.38%。1.4证候要素组合规律的研究证候要素的关联规则分析显示,置信度较高的证候要素组合为气虚-脾-肺、气不固-卫分、气虚-肺、气不固-肺、寒-肺-风、脾-肺、寒-风、肾-阳虚、火/热-肺等。1.5证候要素与症状的相关性分析①在病位类证候要素与症状的Spearman相关性分析中,发现与肺呈正相关症状为气短、易感冒;与脾呈正相关症状为大便溏、疲乏、食欲不振、气短、齿痕舌、不寐、缓脉、淡舌、弱脉;与肾呈正相关症状为腰膝酸软、四肢发凉、沉脉、胖大舌、畏寒、怕冷、面色白、细脉、大便溏。②在病性类证候要素与症状的Spearman相关性分析中,发现与气虚呈正相关的症状为疲乏、齿痕舌、弱脉、胖大舌、气短、易感冒、自汗、薄苔、食欲不振;与阳虚呈正相关的症状为沉脉、四肢发凉、腰膝酸软、白苔、怕冷、虚脉、畏寒、喷嚏、细脉、大便溏、淡舌;与风呈正相关的症状为浮脉、鼻流清涕、咳嗽、咽痒、面色白;与寒呈正相关的症状为四肢发凉、鼻塞、怕冷、浮脉、面色白、鼻流清涕、白苔、淡舌;与火/热呈正相关的症状为红舌、黄苔、数脉、弦脉、大便秘结、滑脉、不寐、口干。2.基于现代医案的过敏性鼻炎中医用药规律研究2.1药物使用的分布情况①在符合纳入标准的378个医案中,经数据规范化处理后共得到284味药物,位居前5位的药物是:防风、辛夷、黄芪、白术、苍耳子,累计频率21.03%。②在药物功效分类统计中,位居前5位的药物类别是:发散风寒药、补气药、清热药、发散风热药、收涩药,累计频率73.06%。2.2药物用量的分布情况在药物临床用量统计中,发现常用剂量除发散风寒药细辛3g、生姜3片、鹅不食草15g,补气药黄芪30g、甘草/炙甘草6g、党参/太子参15g,清热药生地黄/赤芍/金银花15g、石膏30g、黄连6g,发散风热药升麻6g、葛根30g/15g,温里药肉桂3g,补血药熟地黄15g,利水渗湿药茯苓/薏苡仁15g,平肝息风药蒺藜10g/15g,补阳药补骨脂12g,补阴药百合15g外,其余59味药物常用剂量均为10g。2.3药物性味、归经的分布情况①在药物性味、归经统计中,药性以温、平、微温为主,累计频率73.38%,药味以辛、甘、苦为主,累计频率89.98%。②归经以肺、脾经为主,累计频率43.4%。2.4药物组合规律的研究①在药物配伍研究中,关联规则分析显示防风-白术-黄芪、辛夷-白术-黄芪、白术-黄芪、苍耳子-辛夷、白芍-桂枝关系紧密。②聚类分析显示共聚为21类,其结果为:C1:黄芪、白术、防风;C2:茯苓、党参;C3:柴胡、升麻、陈皮;C4:当归、川芎;C5:诃子;C6:桔梗、藿香;C7:薏苡仁;C8:山茱萸、熟地黄、山药、泽泻、肉桂;C9:石膏、杏仁;C10:黄芩、桑白皮等。③因子分析显示共提取17个公因子,其结果为:F1:桂枝、白芍、大枣、生姜;F2:防风、黄芪、白术;F3:熟地黄、山药、泽泻、山茱萸;F4:细辛、麻黄、附子;F5:五味子、干姜;F6:陈皮、升麻、柴胡;F7:白芷、薄荷;F8:石菖蒲、辛夷、苍耳子;F9:当归、川芎;F10:荆芥等。④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相关性较强的药物组合为黄芪-白术、桂枝-白芍、山茱萸-熟地黄、大枣-生姜、辛夷-苍耳子。2.5药物与证候要素的相关性分析①在药物与病位类证候要素的Spearman相关性分析中,发现与肺呈正相关的药物为黄芪、防风、桑白皮、诃子,与脾呈正相关的药物为党参、白术、黄芪、茯苓、升麻、陈皮、干姜、山药、薏苡仁,与肾呈正相关的药物为附子、山茱萸、肉桂、熟地黄、山药、细辛、泽泻。②在药物与病性类证候要素的Spearman相关性分析中,发现与气虚呈正相关药物为黄芪、白术、防风、党参、茯苓、升麻、苍耳子、陈皮、山药、薏苡仁,与阳虚呈正相关药物为附子、细辛、麻黄、肉桂、干姜、山茱萸、熟地黄,与风呈正相关药物为麻黄、苍耳子、荆芥、防风,与寒呈正相关药物为麻黄、细辛、附子、苍耳子,与火/热呈正相关药物为黄芩、石膏、桑白皮、麦冬、生地黄、薏苡仁、杏仁、牡丹皮、僵蚕。结论①经症状、证候/证候要素统计分析,发现过敏性鼻炎的常见症状为鼻流清涕、喷嚏、鼻塞、鼻痒,常见舌象为淡舌、白苔、薄苔,常见脉象为虚脉类、沉脉类脉象。共有199种证候,提取证候要素41个,病位类证候要素20个,以肺、脾、肾为主。病性类证候要素21个,以气虚、阳虚、风、寒、火/热为主。通过症状、证候要素组合规律的分析提示脾肺气虚证、肾阳不足证、风邪犯肺证、肺气虚寒证、营卫不和证、肺热证、卫气不固证、风寒袭肺证为过敏性鼻炎常见证候。②经药物统计分析,发现过敏性鼻炎的常用药物以发散风寒药、补气药、清热药、发散风热药、收涩药为主,药物常用剂量以10g为多,药性以温热类为主,药味以辛、甘、苦为主,归经以肺、脾为主,通过药物配伍规律分析提示玉屏风散、桂枝汤、苍耳子散、麻黄附子细辛汤、肾气丸为治疗过敏性鼻炎常用方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