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商业银行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客观、公正的测度我国商业银行的技术效率,利用各种实证研究方法找出相关的影响因素,并据此提出切实可行的、能够改进商业银行技术效率的政策建议,一直以来都是学术界和业界非常重视的问题。
测算我国商业银行的技术效率值,分析商业银行技术效率的影响因素,可以根据二者之间的量化关系以及各家商业银行的经营特点提出完善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机制、提升经营管理以及风险控制水平的具体措施,从而达到提升技术效率的目的。同时也为我国的银行业监管机构发掘了新的监管视角,保障我国金融市场能够稳健发展。
在新的发展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从自身发展乃至经营的外部环境都在发生着巨大变化,商业银行不仅要面对同业之间日趋激烈的竞争,还要面对跨行业的挑战,诸如互联网金融、民间金融、影子银行等。在这种复杂的背景下,从一个新的视角——利益相关者视角对我国商业银行的技术效率进行研究,并探讨提升我国商业银行技术效率的方法,更具备现实意义和时代意义。
从现有的研究来看,涉及到商业银行技术效率的文献较多,虽然有些方面没有达成共识,但是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采用研究中应用较为广泛的DEA模型测算我国商业银行的效率值,对测算结果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并将国有商业银行的效率与股份制商业银行进行了对比研究。
在以往的商业银行技术效率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中,学者主要从商业银行的自身因素包括资本结构、产权性质、金融创新度等,行业集中度以及宏观因素比如GDP增长率、M2增长率等方面考虑,较少有人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来考察我国商业银行的技术效率。本文首先对利益相关者理论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的各方利益相关者,然后选取了用以衡量利益相关者与我国商业银行关系的指标作为我国商业银行技术效率的影响因素,采用DEA模型测度出的我国商业银行技术效率作为被解释变量,利用面板数据tobit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模型中还选取了前人研究中较为常用的商业银行效率影响因素作为模型的控制变量,包括衡量商业银行资本结构的资产负债率、衡量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程度的非利息收入占比以及衡量宏观经济因素的M2增长率。
研究发现,股东关系与我国商业银行技术效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但是其回归系数在统计意义上并不显著;债权人关系对我国商业银行的技术效率存在一定的促进作用;员工关系则与我国商业银行技术效率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其回归系数也不显著;业务客户关系及监管层关系对我国商业银行的技术效率均有一定的负向影响。本文将衡量监管层关系的资本充足率指标替换为不良贷款率对tobit回归模型做了稳健性检验,发现替换指标对模型的显著性以及各方利益相关者的回归系数影响并不大,模型的适用性较高。
之后,根据我国商业银行的特点,本文将选取的样本商业银行分为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两个子样本,分别从利益相关者视角对其技术效率进行研究。发现利益相关者对子样本商业银行技术效率的影响与对我国商业银行整体的影响效果及作用机制基本一致。
最后对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进行了总结,结合现实情况,从各个利益相关者的角度系统地提出了改善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技术效率的具体措施。并指出了本文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以及未来可以重点研究的内容。
本文各部分的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章为绪论。本章首先介绍了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以及外部环境的改变给我国商业银行带来的挑战,并说明了本文的现实指导意义。其次是本文的文献综述部分,该部分主要从商业银行效率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商业银行效率影响因素以及利益相关者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这四个方面,对本文选取的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总结,说明本文的研究具有理论意义。最后简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并指出了本文的一些创新之处。
第二章主要介绍了本文研究中涉及到的理论基础以及实证分析中使用的模型原理。具体包括银行效率的相关理论、银行效率的测度方法(DEA模型)、利益相关者理论以及银行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方法(Tobit模型)。本章从效率的概念入手,介绍了效率理论的发展和演变,并阐述了商业银行效率的内涵与分类。然后主要介绍了常用的测度商业银行技术效率的非参数方法:数据包络法(DEA模型),包括CRS模型、VRS模型,并对本文模型导向的界定做了相关说明。最后系统的阐述了商业银行的利益相关者理论,包括股东、债权人、员工、监管层以及业务客户等,并简要介绍了Tobit模型的原理以及本文选取tobit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的原因。
第三章主要是对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的测度。本章首先介绍了本文选取样本银行的规则以及数据的来源。然后对DEA法中投入、产出指标的各种方法进行了探讨,给出了本文选取投入、产出指标的依据,并对本文的投入指标劳动力、固定资产、存款,产出指标营业收入进行描述性统计。第三,利用DEA模型测度我国商业银行的三种效率。最后,结合现实情况对测度结果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不仅分析了近十年来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的波动状况以及相关原因,还对不同特点商业银行的效率进行了横向对比分析,针对与整体水平差别较大的个别商业银行做了相应的具体分析。
第四章主要研究了利益相关者与我国商业银行技术效率之间的关系。研究采用的是固定效应的面板数据tobit回归模型,以第三章中DEA法测度的我国商业银行的技术效率为被解释变量,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债权人、员工、业务客户及监管层五个,其衡量指标分别为净资产收益率、负债利息率、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占资产总额的比率、固定资产比率以及资本充足率,另外还包括了资产负债率、非利息收入占比、M2增长率这三个控制变量。研究发现这五方利益相关者对我国商业银行的技术效率的影响各不相同,其中,股东与员工的回归系数不显著,债权人与我国商业银行的技术效率存在正相关关系,而业务客户与监管层则与之呈负相关关系。之后本章分别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进行了tobit模型回归分析,得出的结论与本文选取的样本商业银行回归结果基本一致。
第五章为本文的总结。本章首先对第三章以及第四章的实证分析的主要结果做了总结,然后根据利益相关者与我国商业银行技术效率之间的关系,从每个利益相关者的角度系统地提出了可以改善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机制以提高其技术效率的政策建议。最后指出了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概括来看,本文提出的相关政策建议主要有以下几点:
(1)从股东角度来看,国有商业银行主要是需要建立明晰的、多元化的产权结构,解决委托代理链过长的问题;股份制商业银行则需要适当集中股权,让大股东充分行使决策权。另外,还需要加强对商业银行股东的监管,同时加强债权人、业务大客户等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治理参与。
(2)从债券人角度来看,在利率市场化越来越深入的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应该根据自身的经营特点,找准自己的定位,设置适合自己的利率水平,保持商业银行存款的稳定性,从而提升自身的技术效率。
(3)从员工角度来看,我国商业银行不仅要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让员工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更要从长远出发,提高员工在商业银行治理中的参与度,比如给绩效高的员工发放股票,从更深层次上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4)从业务客户的角度来看,首先我国商业银行在投入固定资产之前要做充分的调研分析,均衡考虑客户的满意程度与自身的技术效率;其次,要对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新渠道的投入有所侧重;另外,需要改善金融服务质量以增加客户的满意程度。
(5)从监管层的角度来看,我国商业银行应该改变主要依赖外源性资本补充渠道提高资本充足率的办法,转为依靠资本内生增长。并把资本充足率的提高与自身的公司治理有机结合起来。另外,我国商业银行应该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增加盈利来源,改变传统的仅依靠增加规模粗放型扩张方式,在经营管理中坚持效益优先的原则,提升整个商业银行的技术效率。
测算我国商业银行的技术效率值,分析商业银行技术效率的影响因素,可以根据二者之间的量化关系以及各家商业银行的经营特点提出完善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机制、提升经营管理以及风险控制水平的具体措施,从而达到提升技术效率的目的。同时也为我国的银行业监管机构发掘了新的监管视角,保障我国金融市场能够稳健发展。
在新的发展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从自身发展乃至经营的外部环境都在发生着巨大变化,商业银行不仅要面对同业之间日趋激烈的竞争,还要面对跨行业的挑战,诸如互联网金融、民间金融、影子银行等。在这种复杂的背景下,从一个新的视角——利益相关者视角对我国商业银行的技术效率进行研究,并探讨提升我国商业银行技术效率的方法,更具备现实意义和时代意义。
从现有的研究来看,涉及到商业银行技术效率的文献较多,虽然有些方面没有达成共识,但是也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采用研究中应用较为广泛的DEA模型测算我国商业银行的效率值,对测算结果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并将国有商业银行的效率与股份制商业银行进行了对比研究。
在以往的商业银行技术效率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中,学者主要从商业银行的自身因素包括资本结构、产权性质、金融创新度等,行业集中度以及宏观因素比如GDP增长率、M2增长率等方面考虑,较少有人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来考察我国商业银行的技术效率。本文首先对利益相关者理论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的各方利益相关者,然后选取了用以衡量利益相关者与我国商业银行关系的指标作为我国商业银行技术效率的影响因素,采用DEA模型测度出的我国商业银行技术效率作为被解释变量,利用面板数据tobit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模型中还选取了前人研究中较为常用的商业银行效率影响因素作为模型的控制变量,包括衡量商业银行资本结构的资产负债率、衡量商业银行金融创新程度的非利息收入占比以及衡量宏观经济因素的M2增长率。
研究发现,股东关系与我国商业银行技术效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但是其回归系数在统计意义上并不显著;债权人关系对我国商业银行的技术效率存在一定的促进作用;员工关系则与我国商业银行技术效率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其回归系数也不显著;业务客户关系及监管层关系对我国商业银行的技术效率均有一定的负向影响。本文将衡量监管层关系的资本充足率指标替换为不良贷款率对tobit回归模型做了稳健性检验,发现替换指标对模型的显著性以及各方利益相关者的回归系数影响并不大,模型的适用性较高。
之后,根据我国商业银行的特点,本文将选取的样本商业银行分为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两个子样本,分别从利益相关者视角对其技术效率进行研究。发现利益相关者对子样本商业银行技术效率的影响与对我国商业银行整体的影响效果及作用机制基本一致。
最后对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进行了总结,结合现实情况,从各个利益相关者的角度系统地提出了改善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技术效率的具体措施。并指出了本文研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以及未来可以重点研究的内容。
本文各部分的具体内容如下:
第一章为绪论。本章首先介绍了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以及外部环境的改变给我国商业银行带来的挑战,并说明了本文的现实指导意义。其次是本文的文献综述部分,该部分主要从商业银行效率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商业银行效率影响因素以及利益相关者对商业银行经营绩效的影响这四个方面,对本文选取的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总结,说明本文的研究具有理论意义。最后简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并指出了本文的一些创新之处。
第二章主要介绍了本文研究中涉及到的理论基础以及实证分析中使用的模型原理。具体包括银行效率的相关理论、银行效率的测度方法(DEA模型)、利益相关者理论以及银行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方法(Tobit模型)。本章从效率的概念入手,介绍了效率理论的发展和演变,并阐述了商业银行效率的内涵与分类。然后主要介绍了常用的测度商业银行技术效率的非参数方法:数据包络法(DEA模型),包括CRS模型、VRS模型,并对本文模型导向的界定做了相关说明。最后系统的阐述了商业银行的利益相关者理论,包括股东、债权人、员工、监管层以及业务客户等,并简要介绍了Tobit模型的原理以及本文选取tobit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的原因。
第三章主要是对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的测度。本章首先介绍了本文选取样本银行的规则以及数据的来源。然后对DEA法中投入、产出指标的各种方法进行了探讨,给出了本文选取投入、产出指标的依据,并对本文的投入指标劳动力、固定资产、存款,产出指标营业收入进行描述性统计。第三,利用DEA模型测度我国商业银行的三种效率。最后,结合现实情况对测度结果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不仅分析了近十年来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的波动状况以及相关原因,还对不同特点商业银行的效率进行了横向对比分析,针对与整体水平差别较大的个别商业银行做了相应的具体分析。
第四章主要研究了利益相关者与我国商业银行技术效率之间的关系。研究采用的是固定效应的面板数据tobit回归模型,以第三章中DEA法测度的我国商业银行的技术效率为被解释变量,利益相关者包括股东、债权人、员工、业务客户及监管层五个,其衡量指标分别为净资产收益率、负债利息率、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占资产总额的比率、固定资产比率以及资本充足率,另外还包括了资产负债率、非利息收入占比、M2增长率这三个控制变量。研究发现这五方利益相关者对我国商业银行的技术效率的影响各不相同,其中,股东与员工的回归系数不显著,债权人与我国商业银行的技术效率存在正相关关系,而业务客户与监管层则与之呈负相关关系。之后本章分别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商业银行进行了tobit模型回归分析,得出的结论与本文选取的样本商业银行回归结果基本一致。
第五章为本文的总结。本章首先对第三章以及第四章的实证分析的主要结果做了总结,然后根据利益相关者与我国商业银行技术效率之间的关系,从每个利益相关者的角度系统地提出了可以改善我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机制以提高其技术效率的政策建议。最后指出了本文研究的不足之处,并提出了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概括来看,本文提出的相关政策建议主要有以下几点:
(1)从股东角度来看,国有商业银行主要是需要建立明晰的、多元化的产权结构,解决委托代理链过长的问题;股份制商业银行则需要适当集中股权,让大股东充分行使决策权。另外,还需要加强对商业银行股东的监管,同时加强债权人、业务大客户等其他利益相关者的治理参与。
(2)从债券人角度来看,在利率市场化越来越深入的背景下,我国商业银行应该根据自身的经营特点,找准自己的定位,设置适合自己的利率水平,保持商业银行存款的稳定性,从而提升自身的技术效率。
(3)从员工角度来看,我国商业银行不仅要建立合理的薪酬制度,让员工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更要从长远出发,提高员工在商业银行治理中的参与度,比如给绩效高的员工发放股票,从更深层次上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4)从业务客户的角度来看,首先我国商业银行在投入固定资产之前要做充分的调研分析,均衡考虑客户的满意程度与自身的技术效率;其次,要对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新渠道的投入有所侧重;另外,需要改善金融服务质量以增加客户的满意程度。
(5)从监管层的角度来看,我国商业银行应该改变主要依赖外源性资本补充渠道提高资本充足率的办法,转为依靠资本内生增长。并把资本充足率的提高与自身的公司治理有机结合起来。另外,我国商业银行应该大力发展中间业务,增加盈利来源,改变传统的仅依靠增加规模粗放型扩张方式,在经营管理中坚持效益优先的原则,提升整个商业银行的技术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