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界关于《现代》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编辑策略、“现代派”倾向、作者群落三方面,关于《现代》左翼文学的研究相对较少。论文通过对《现代》中选编的左翼文学理论及小说创作的梳理,期望还原《现代》中左翼文学的全貌,并探求《现代》左翼文学在整个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左翼文学运动的地位。第一章主要从编辑策略的角度写《现代》对左翼文学理论及小说的选编,同时梳理统计《现代》对左翼文学理论及小说的译介、国内关于左翼文学的讨论及小说创作。《现代》的商业性和纯文学定位决定了《现代》对左翼文学的选编方向。同时《现代》在策略上要谨慎处理文学与政治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政治与文学的某种平衡与妥协。其主要内容有:施蛰存翻译的《新的浪漫主义》奠定了《现代》对左翼文学态度的基调,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第一次被介绍到中国;左翼译介小说具有题材广泛、时效性等特点;与“左联”有密切关系的作家在《现代》发表大量作品,但是其作品并非全部属于左翼文学的范围,有一定的复杂性;《现代》为“第三种人”“自由人”的论争提供平台。第二章主要从理论方面梳理《现代》左翼文学理论的建构。由“唯物辩证法的创作方法”到“社会主义的现实主义”,中国左翼文学理论不断地发展。《现代》的主要贡献体现在:为左翼文人与“第三种人”“自由人”的论争提供平台;第一次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引入中国;刊登“叛变”左翼文学的杨邨人的《扬起小资产阶级革命文学之旗》,以自己的方式阐述对左翼文学的理解。第三章主要从题材、艺术特色方面分析《现代》左翼小说。《现代》左翼小说既呼应“左联”成立之后对题材、艺术方而的要求,又具有自己的特色。题材方面,有以《春蚕》为代表的“丰收成灾”题材小说小说、以《洋泾浜奇侠》为代表的战争题材小说、以《再亮些》为代表的革命题材小说;艺术特色方面,施蛰存、杜衡等人的创作呼应了《现代》左翼文学理论建构方面提倡的“揭穿”与“暴露”精神;施蛰存等人的作品中开始运用心理分析手法。结语,肯定《现代》在左翼文学译介及创作等方面做出的成就,同时指出《现代》与左翼文坛关系的恶化之后走向衰落,不久停刊,实在让人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