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微时代”下,不同类型的微型媒介正不断走进人们的生活,而微型媒介的出现使得已有的传播方式从单向传播转向多维交互式传播,这种传播方式被称之为微传播。随着微型媒介的不断发展,伴随而来便是微文化、微语言的兴起,当微事物逐渐“渗透”到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时,表明人类已经迈进了以微媒介为代表的“微时代”。青年群体在彼此长期相互作用下“微时代”开始逐渐改变着青年人的思想和行为方式。而对于青年生态道德教育发展而言,“微时代”的到来将给青年生态道德教育进一步完善带来前所未有的契机围绕“微时代”下青年生态道德教育研究这一课题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分析,在把握生态道德教育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充分运用网络传播学、社会学等相关领域的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对七省三个直辖市的青年人进行问卷调查。在对相关数据的分析发现,“微时代”的到来改变了生态道德教育的传播方式,并使得生态道德教育更加的生活化,且极大增强了青年人保护生态的主体意识,但同时也应该看到“微时代”也不可避免的为生态道德教育的发展带来一些新的问题,诸如生态道德教育主体对微媒介认知表面化降低了生态道德教育的传播效果,“微时代”的去中心化、交互性等特点也使得青年生态道德教育主客体意识更加模糊,而且在利用微型媒介传媒生态信息时也面临着虚假信息泛滥等问题。而这些问题产生主要是由于生态道德教育主体的媒介素养偏低、青年人的受教育水平具有差异性以及监管机构对虚假信息监管不到位等原因。因此,本研究基于在“微时代”下青年生态道德教育出现的问题,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主要有:一是要解决生态信息的有效传播,就必须寻找到新的沟通元。二是要为生态信息传播选择合适的教育介体。三是要综合运用不同手段,营造良好的教育环体。四是要激活青年群体,实现协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