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OpenSees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二维与三维地震损伤分析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435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程结构的地震损伤分析是新一代“基于性能的地震工程”的主要研究内容,得到了广泛研究。但现有地震损伤分析中,构件层次研究多于结构层次研究,二维平面结构层次研究多于三维立体结构层次研究。由于钢筋混凝土材料的各项异性,因此,开展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二维、三维地震损伤分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的研究内容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部分:1.详细介绍了OpenSees损伤分析模块中的五种单元损伤模型以及我国学者吕大刚和王光远提出的Lu-Wang损伤模型;基于美国太平洋地震工程研究中心(PEER)的钢筋混凝土柱试验数据库,利用统计分析,给出了Lu-Wang损伤模型的耗能因子β的回归公式;2.修正并校准了OpenSees中的关于Kratzig损伤模型、Mehanny-Deierlein损伤模型和HystereticEnergy损伤模型的源程序,将Lu-Wang损伤模型加入到OpenSees的损伤模块中,并对混凝土圆形柱和矩形柱进行了不同损伤模型的对比分析;3.针对同一设计结构,分别建立基于位移的非线性梁-柱单元和集中塑性铰单元的OpenSees平面框架模型。针对前者采用OpenSees直接计算,针对后者采用MATLAB后处理,分别进行了结构单元地震损伤分析并进行对比分析。采用三种加权组合方式,对钢筋混凝土平面框架结构进行了二维整体损伤分析。本文将损伤指数引入构件重要性评定,提出了两种基于损伤的构件重要性系数,并获得构件重要性排序;4.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三维局部损伤模型,以OpenSees作为计算平台,采用两种三维整体损伤计算方法对钢筋混凝土空间框架结构进行了整体损伤分析。
其他文献
期刊
我国住宅小区数量众多,城镇用电量上升趋势强劲。近年来,在节能理念的指引下,住宅居民使用的节能型非线性家用电器负载的数量和种类不断增多。这些低功率的非线性负载由于数量大
期刊
在面临能源危机的今天,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roton Exchange Membrane Fuel Cell,PEMFC)作为一种新能源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它利用固体电解质,以氢气作为燃料,通过氢氧化合作用,直接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可以实现零排放,是环保型能源。其中,空冷型PEMFC更是因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在许多小功率场合都能见到它的身影。但也正因为结构简单,使其容易受外界条件影响,使电堆性
期刊
本文根据车床技工培训的需求,把训练仿真器引入车床技工培训系统,研究开发教学车床。教学车床可为车床操作人员提供一个真实的操作平台,但不实际加工工件,而是通过计算机显示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