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均衡理论思想认为,一国经济发展具有层次性,不同层级经济发展呈现特征受金融资源供给影响。以发展增长“极”的方式,将有限金融资源配置于高效益区域,通过“四重效应”带动其他区域形成全面发展。本文以我国三大国家级经济增长极为研究案例,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探究金融要素对经济发展的内在机制与规律,对区域经济金融问题形成一套较为系统、详实的研究体系,为我国经济“新常态”下,寻找新增长动力和新发展方式提供一种思路借鉴。主要研究工作如下: (1)以中国案例为研究视角,将经济增长极与区域金融发展二者结合起来,围绕一国优先发展区域的金融“供给侧”和经济“需求端”问题,从“增长极的金融资源供给体系--单一经济增长极金融经济投入产出效率--多经济增长极金融要素如何对经济产生作用”三个层次为切入点,通过“理论+案例”方式开展研究。 (2)从金融供给视角,构建区域金融供给体系理论体系。基于金融发展的区域性特征,提出经济增长极下的金融资源动力系统框架,从规模性发展竞争力、创新性发展竞争力、可持续发展竞争力等方面构建“金融交易主体竞争力体系”;从规模、风险、效益、潜力等方面构建“金融市场客体指数体系”,运用技术手段进行科学综合评价。 (3)从经济需求端视角,开展金融要素对经济“三驾马车”拉动力理论研究。借助DGE模型嵌入金融参数进行研究,构建“企业-家庭-对外贸易”三部门模型,基于所选择的金融要素变量,推导出其与投资、消费、出口产生均衡关系理论式,为金融要素对经济增长极的实证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4)研究金融要素对单一经济增长极的配置问题。运用Jeffrey-Wurgler模型以我国第三增长极为案例开展实证研究。得出结论:金融对经济增长极内部各产业的配置具有“非对称性”,金融资源与产业发展的不匹配性,是导致区域经济结构优化调整缺乏动力性的重要原因。 (5)研究不同经济增长极金融对经济的作用机制问题。通过VAR模型、IRF函数及 ANOVA变异系数等技术手段,研究我国三大经济增长极金融拉动经济发展模式的差异性问题。得出结论:金融要素作用于不同经济增长极冲击路径和贡献能力不同,导致不同经济增长极发展方式的差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