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轨道交通作为一种大运量、迅速、舒适、安全以及现代化的交通方式,通过可达性的提高,大大改变轨道交通沿线和站点影响范围内的区位条件,吸引大量城市活动聚集过来,有利于城市中心区人口的快速疏散,引导城市空间形态的优化以及带动站点周边的土地利用向合理的方向发展。 随着成都市经济的发展,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小汽车拥有量逐年升高,城市环境问题与交通拥堵问题日益突出,影响整个城市系统的良性发展。地铁建设成为了解决这些城市问题的有效手段。随着成都地铁建设速度的加快,站点周边的土地开发问题正日益受到重视。 首先,本文对当前国外先进的规划理论进行回顾,并从中得到轨道交通交通站点用地开发的相关启示。然后,对国内大量实例进行研究,剖析当前我国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土地利用存在的普遍问题,并通过学习东京和香港成功案例的实践经验,找到解决问题的根源。 接着,在理论研究和案例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站点对周边土地利用的影响、不同类型轨道交通站点周边的土地利用模式、站点周边城市立体空间的综合开发以及轨道交通与其他出行方式的合理接驳等方面内容,全面系统的总结了轨道交通站点与周边土地利用的相互关系。其中,重点解析了不同类型站点地区在城市结构中所承担的功能以及周边用地开发的动力机制,从而总结出合理的土地利用模式。 最后,以成都地铁一号线为实例,对16个站点周边土地利用现状进行实地调研,并结合客流量数据对站点与周边土地利用关系进行分析,从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型、枢纽型和居住型站点与上海同类型的站点进行对比研究,找出现状问题,从站点周边土地利用方式的优化、站点周边城市立体空间综合开发的优化以及其他出行方式与地铁接驳的优化三个层面,总结出成都市一号线城市型、枢纽型和居住型站点周边土地利用的优化策略:对于位于城市各级公共中心和商务中心的城市型站点,建议采取“局部更新”的优化策略;对于位于城市边缘的枢纽型站点,建议采用“整体改造”的优化策略;对于位于城市大型居住区的居住型站点,建议采用“中心重构”的优化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