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部铁路曲折发展史就是一部近代聚落兴衰史。平汉铁路作为第一条打通中国南北三大省份(河北-河南-湖北)的铁路干线,同时又是一条跨域三种政权体系(清朝-民国-新中国)的历史线路,对整个南北区域的交通格局、聚落体系、文化构架都是一次跨时代的突破。平汉铁路具有“历史连续性、结构层次性、空间演变性、遗产丰富性”四大特性,为了更好的呈现平汉铁路这种兼具“广度与深度”的特性,笔者以“平汉铁路的曲折发展”(通车之前1869-1906、运营初期1906-1949、建国初期1949-1990)为时间线索,构建“宏观-中观-微观”(聚落体系-站点聚落-建筑样本)三种层面的结构模型来研究“平汉铁路沿线聚落兴衰与建筑样本”。武汉作为平汉铁路的最南端的城市,以武汉为起点一路向北展开对“平汉铁路湖北段沿线聚落的兴衰发展与建筑样本”的研究是本课题的第一步。
平汉铁路湖北段主要指沿着平汉铁路老线路从汉口北上到达豫、鄂交界的武胜关,贯穿19个站点,累计162公里的这段空间距离,为了展开对湖北段沿线聚落兴衰与建筑样本的研究,本论文分为以下三部分进行研究。
第一部分为“平汉铁路对聚落的影响豫湖北段聚落体系的形成”。该部分首先梳理了平汉铁路的曲折发展,为整篇论文的研究构建“时间线索”;然后以平汉铁路对冀、豫、鄂三省重点城市的兴衰影响为例,引出对聚落兴衰的研究;最后将研究对象聚焦到湖北段——“平汉铁路湖北段聚落体系的形成”,建立“宏观-聚落体系”的结构模型的第一层次。
第二部分为“原生聚落视角下的平汉铁路湖北段沿线聚落兴衰研究”。该部分是对第一部分中“平汉铁路湖北段聚落体系的形成”的延续,属于结构模型的第二层次“中观-站点聚落”。本部分首先研究了平汉铁路湖北段站点聚落的兴衰要素;然后以三类不同的原生聚落(“水运集镇”“官道驿站”“血缘村落”)为切入点,并以铁路曲折发展为“时间线索”,挑选沿线具有代表性的七个站点聚落进行聚落兴衰的研究。
第三部分为“聚落兴衰背景下的平汉铁路湖北段沿线建筑样本研究”。该部分是对第二部分中“平汉铁路湖北段沿线聚落兴衰研究”的延续,属于结构模型的第三层次“微观-建筑样本”。建筑样本作为聚落兴衰的物质载体,本部分同样以铁路的曲折发展为时间线索,将沿线建筑样本分为“通车之前因水运而生的建筑样本”、“运营初期因铁路而生的建筑样本”、“建国初期以国情而生的建筑样本”三大类,并分别从建筑样本的诞生背景、空间分布、类别风貌三个层面进行建筑样本的研究。
平汉铁路湖北段主要指沿着平汉铁路老线路从汉口北上到达豫、鄂交界的武胜关,贯穿19个站点,累计162公里的这段空间距离,为了展开对湖北段沿线聚落兴衰与建筑样本的研究,本论文分为以下三部分进行研究。
第一部分为“平汉铁路对聚落的影响豫湖北段聚落体系的形成”。该部分首先梳理了平汉铁路的曲折发展,为整篇论文的研究构建“时间线索”;然后以平汉铁路对冀、豫、鄂三省重点城市的兴衰影响为例,引出对聚落兴衰的研究;最后将研究对象聚焦到湖北段——“平汉铁路湖北段聚落体系的形成”,建立“宏观-聚落体系”的结构模型的第一层次。
第二部分为“原生聚落视角下的平汉铁路湖北段沿线聚落兴衰研究”。该部分是对第一部分中“平汉铁路湖北段聚落体系的形成”的延续,属于结构模型的第二层次“中观-站点聚落”。本部分首先研究了平汉铁路湖北段站点聚落的兴衰要素;然后以三类不同的原生聚落(“水运集镇”“官道驿站”“血缘村落”)为切入点,并以铁路曲折发展为“时间线索”,挑选沿线具有代表性的七个站点聚落进行聚落兴衰的研究。
第三部分为“聚落兴衰背景下的平汉铁路湖北段沿线建筑样本研究”。该部分是对第二部分中“平汉铁路湖北段沿线聚落兴衰研究”的延续,属于结构模型的第三层次“微观-建筑样本”。建筑样本作为聚落兴衰的物质载体,本部分同样以铁路的曲折发展为时间线索,将沿线建筑样本分为“通车之前因水运而生的建筑样本”、“运营初期因铁路而生的建筑样本”、“建国初期以国情而生的建筑样本”三大类,并分别从建筑样本的诞生背景、空间分布、类别风貌三个层面进行建筑样本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