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习动机是影响外语学习效果的重要情感因素之一。国内外学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研究,多年来成果颇丰。大多数学者们多探讨二语动机的积极影响,相比之下使学生学习行为处于消极状态的负动机的研究内容还需不断拓展。基于农村英语教学环境以及学生学业心理的特殊性,从农村初中学困生的角度探索其英语学习负动机的影响因素将产生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相结合的方法,以江西省两所农村中学的628名初一至初三的学生为研究对象,旨在解决以下研究问题:(1)当前农村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的整体情况如何?在此基础上筛选出来的198名初中学困生将作为研究样本,以此探索(2)造成农村初中学困生英语学习负动机的因素有哪些?(3)影响农村初中学困生英语学习负动机的主要预测因子是什么?本文采用两份问卷收集数据以回答上述问题,问卷1来自Gardner(1985)用于回答第一个研究问题,问卷2基于Sakai&Kikuchi(2009)进行调整后用于回答第二和第三个研究问题。随后6名存在英语负动机的学困生和2名英语教师参与半结构式访谈,深入探讨导致农村学困生英语学习负动机的影响因子。通过采用SPSS 17.0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因子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研究结果如下:(1)农村初中生英语学习动机强度相对偏低。只有4%的学生具有高强度英语学习动机,50.6%的学生处于中等学习动机以及45.4%的学生存在英语学习负动机的情况;(2)导致农村初中学困生英语学习负动机的因素有五大类:家庭条件及态度、教师教学风格、学习者内在动机和学习材料、教师性格特征以及学校教学设备;(3)其中学习者内在动机和学习材料、家庭条件及态度、教师性格特征是影响初中学困生英语学习产生负动机的主要预测因子。农村初中学困生大多来自留守家庭,相比家庭经济状况的不良,父母情感关怀的缺失以及对学生英语学习的松懈态度对学生英语学习负动机有着更深刻的影响;而农村英语教师的负面性格特征(如:松懈、敷衍和不负责等)比其专业知识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对学生英语学习负动机的影响更大。本研究对农村英语教师的建议如下:(1)帮助学生设置自我协调目标和子目标;(2)平衡具体挑战与现有技能的关系;(3)定期对学生的子目标进行积极关注和进度检查;(4)安排合作性任务并给予肯定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