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化:现实与思考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ongzil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深入探讨了教师专业化理论的建立与发展历程,并以此为依托,对我国教师专业化现状进行分析,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思路。通过文献研究、调查研究、实地研究等方法,主要完成了两方面的工作:一是从纵、横两个切面分析教师专业化理论框架;二是将我国教师队伍的现状与教师专业化理论进行对比,以寻求教师发展之路。我国教师专业化研究起步较晚,目前还未形成系统完善的理论,因此,本研究在整理分析文献的基础上,对教师职业特点、教师专业性、教师专业化研究结构以及我国教师教育改革之路上的种种论争等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地思考,理论上的创新之处在于: 1、通过分析专业的基本属性对“教师能不能和是不是一种专业”这一问题有了清晰地认识。尽管教师职业并不能完全符合专业的六大特征,但教师劳动的无定则性、双专业性、更强的利他性、复杂性、生活性、经验性以及教师来源的局限性,使得我们只能将教师职业当作一个“形成中的专业”。 2、从历史角度分析了我国教师教育发展历程中经常出现的三大论争:“师范性”与“学术性”、文理分科还是综合、“教师资格证书”和学历任用制度。认为学术性与师范性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对立关系,它们完全是可以融合和协调的。文理分科还是综合知识课程设置形式上的问题,最根本的是要在教师或准教师头脑中形成文理汇通的思想观念。高学历不等于高素质,完善的教师资格证书制度一定能带来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提升。 3、从即时的角度看,认为影响教师专业化的各种因素所组成的“静态”结构,基本包括专业教育、专业地位、专业工作者素质和专业支持。这种结构说明在整个社会背景上考虑教师专业化,不能忽视历史发展、个人认同、文化导引、经济保障、政治支持、法律保证等各个方面。 在实践上,为了使本次研究论据真实充分,笔者分四次对在职教师和师范院校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座谈,通过分析整理数据,结合前面的理论研究,将当前我国教师专业化问题一一剖析,并最终得出结论。 1、发现我国当前教师专业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为:第一,专业发展意识缺乏,即对教师这一职业的专业性认识不够;第二,专业发展基础薄弱,表现在学历层次低、知识基础欠缺和非专业兼课现象严重;第三,专业发展基点偏差,将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撑点放在了专业知识上,这使得教师被替代的现象成为可能;第四,专业发展体系不完善,无论是职前教育还是职后培训,以及教师任用、激励制度等都存在种种弊端。 2、对不同地区、教师职业生涯不同阶段、不同学科的教师专业化水平进行了比较,数据来源于调查问卷。通过对比发现,城乡教师在学历水平、专业素质结构和对信息的敏感程度上存在差异。教师职前和职后在专业发展意识和能力上明显不同。不同学科教师在知识基础、受训机会等方面也有所区别。 3、认为我国教师专业化发展必须树立起这样的思路:以专业意识提高为前提,实现教师观念上的转变,并以教师个体观念的转变来影响和推动整个社会对教师专业化运动的认可。以专业基础加强为基本条件,让教师的专业素养与其学历真正成正比发展。以专业基点的准确定位为保障,使教师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相辅相成,保证教师职业的不可替代性。以专业发展体系的完善为教师专业化的基本途径和中心环节,无论是从政策制度还是整个教师教育课程体系,都要争取教师专业化运动向良性发展。
其他文献
以鲻鱼(Mugil cephalus)幼鱼为研究对象,研究低浓度氨氮长时间胁迫对组织细胞免疫指标和遗传物质代谢的影响。实验分0.35、0.7、1.5和3mg/L氨氮处理组,分别于0、5、10、15、2
中国素以重视家庭教育闻名世界,我国不仅有着数千年来延续、积淀而成的重视家庭教育的优秀传统,而且积累了丰富的家庭教育经验。端蒙养、重家教即是这浩瀚而又绚丽多彩的古文化
《达洛卫夫人》被公认为是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典范之作。该小说在二十世纪初发表以来,获得了评论界的广泛关注。根据作者的不完全调查,对《达洛卫夫人》的评论可分为三类:修辞性
<正>9月12日,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在北京举办中国首部《医疗美容机构评价标准(试行稿)》(以下简称《评价标准》)媒体发布会,从会上获悉,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将在全国医疗美容机构中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Bretton森林体系的崩溃、放松管制的实施、金融市场自由化浪潮的兴起,固定收入证券市场的波动性加剧,利率风险成为国际银行业经营困难的主要根源之一。
社会制度是现代化变革的关键性因素。现代化的制度分析是说明制度与现代化的关系,在阐述制度内涵的基础上,说明制度是如何影响现代化的,从制度创新理论入手分析现代化,探讨制度与
介绍与海洋工程有关的应用于水下、水面、水上和太空不同空间位置的现场波浪观测技术。根据不同仪器量测的基本原理,分析其对工程应用的适合性和局限性;并讨论了现场波浪观测
根据历史资料、数据和相关研究,结合研究区域背景,分析苏北废黄河三角洲的演变。结果显示,岸线演变在发育阶段和侵蚀阶段分别为向海延伸约90 km和侵蚀后退约22 km,面积相差约
土地利用规划是对一定区域未来土地利用超前性的计划和安排,其编制是否合理关系到区域土地的可持续利用。而对土地利用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可以从源头上预防或减缓规划实施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