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岸线系指多年大潮平均高潮位时海洋与陆地的分界线,蕴含着丰富的地理与环境信息。因此,关于海岸线长度、海岸类型、空间分布及时域变化特征的研究与分析,对沿海滩涂及近岸海洋生态环境都有着重要的指示作用。本文以南海周边9个国家相关岸段为研究区域,利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先后提取了2010年、2000年、1990年和1980年前后四期南海周边海岸线,就南海周边国家近30年海岸线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详细论述。研究结论如下:1)近30年,南海周边国家海岸线在人为开发和海陆相互作用的综合影响下,海岸线长度动态变化显著:在1:100000地图比例尺下,1980年、1990年、2000年和2010年南海周边海岸线长度分别为28835km、28445km、29355km和29247km,30年间总共增长了412km,总体呈增长趋势;2)研究区海岸类型空间分布主要以砂质岸线最多,约占整个岸线的30%,人工岸线所占比例从1980年的6.36%上升到了22.90%,每10年均增加1618km,自然岸线都呈减少趋势,生物岸线减少了5.74%、基岩岸线减少了4.77%、粉砂淤泥质岸线减少了3.88%、砂质岸线减少了2.15%。3)南海周边海岸线受人类开发作用显著,其空间位置整体以向海推进趋势为主,显著变化岸段主要集中在中国珠江口段、越南红河口段、新加坡段及菲律宾马尼拉湾段等岸段,平均推进速度为11.69m/a;部分区域空间位置呈向陆后退趋势,显著变化岸段主要集中在越南中北部及湄公河口段、泰国曼谷湾段及印度尼西亚西北段等岸段,平均后退速度为4.60m/a。4)近30年,是南海周边地区发展迅速的30年,海岸线变化区域特征显著。其中,新加坡海岸开发强度最高,主要以港口码头建设为主;南海中的中国海岸开发主要集中在前期,主要以围垦农田和围垦养殖为主,中、后期开发强度有所减缓,港口码头建设和城镇建设比例上升,海岸开发呈现多元化发展;其他国家除一些典型的重点开发岸段外,整体上尚未进入大规模凸向海的围堤开发阶段。5)中国珠江口段、越南红河口段、泰国曼谷湾段、新加坡段及菲律宾马尼拉湾段,是南海周边近30年海岸线空间位置变化最为显著的5个岸段:(1)上述岸段由于海岸线变化致使陆地面积净增加1157.4km2,其主要原因是各岸段不同程度的围填海工程造成的,而由于海岸侵蚀作用致使陆地面积损失约92.1km2。(2)上述5个典型岸段在前、中、后三个十年间,海岸开发时空异质性显著。其中,中国珠江口段前期海岸开发方式主要为围垦农田和围垦养殖,中、后期港口码头建设和城镇建设比例上升;越南红河口段前期海岸开发主要以围垦农田为主,中、后期则以围垦养殖为主;围垦养殖一直是泰国曼谷湾段海岸开发的主要方式,中、后期城镇建设比例有所加强;新加坡段海岸开发方式主要以港口码头建设为主,城镇建设为辅;围垦养殖和港口码头建设是菲律宾马尼拉湾海岸开发的主要方式。南海是我国最重要的海域之一,也是我国与世界各地相互联系的重要海上通道。对于南海周边海岸线时空变化特征的研究,有助于推动南海周边海岸带遥感的应用与发展,有助于南海周边国家海岸类型地质构造及地形地貌特征的认识,同时为国家寻求科学、合理地海岸资源管理与开发策略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