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环境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程,与广大农村居民的切身利益紧密相关,同样也1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近几年来,北京市重点加强农村地区的垃圾治理,不断探索适合本地情况的垃圾治理方法。门头沟区王平镇作为主要试点区域,始终坚持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并重的方针,将村镇生活垃圾治理工作置于整个社会、经济和资源的大系统中,运用分类收集、分类运输以及分类处理等手段,实现了农村垃圾的源头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建立了完善的村镇生活垃圾治理系统,并形成长效可延续的运营保障治理机制。本文通过实地调研,总结了王平镇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中的做法,并从治理主体、治理流程和治理手段等方面对案例的治理机制进行分析。研究认为王平镇在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中形成了“政府主导,企业辅助,公众参与”的模式。政府发挥掌舵的作用,扮演着政策法规的规范者、资金设施的保障者、伙伴关系的协调者和奖惩体系的监督者的四种角色。企业作为辅助者,在垃圾处理环节提供技术支持,但没有形成完整的市场供给体系。村民作为垃圾源头分类的主要操作者,通过村民大会的组织,和监督投诉等方法配合政府的垃圾治理,主动参与到垃圾治理中。在应用层面,本文总结了“创新体系,建立成效运行机制;完善理念,实现资源化管理;调动全员,发挥村民主体作用;政府主导,从处理向治理转变”的四点经验。分析了存在的不足方面和推广受阻的主要问题在于市场化程度较低,地方政府单方面推广难度大等。并针对王平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试点的有效推广提出建议主要有,一是政府需要多渠道寻找融资方式,积极探索多元化投资渠道和垃圾处理产为融会贯通、市场化运作的道路,吸纳企业共同参与到生活垃圾治理的全过程中;二是上级政府提供多方面的支持,使垃圾治理问题得到高度重视并形成社会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