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集市是居民交易产品、获取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的场所。它不仅具有经济功能,还具有政治功能、社会文化功能,囊括人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浓缩一定区域乡村社会变迁的风貌。在近代中国新旧激荡的嬗变中,河南集市渐具近代气息,凸现了河南由传统向近代转变的运行轨迹。本文共分六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晚清以前河南集市。晚清以前,集市主要是小生产者交换农副产品、调节余缺的场所,小集比例大,大商人数量少,这主要受商品经济发展缓慢,乡民农本思想浓厚等原因的制约。第二部分:近代河南集市。甲午战后,由于外力的入侵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河南集市数量大幅度增加,集期缩短。集市分布各异,交通要道、平原地区密集,山区稀疏。第三部分:近代河南集市贸易。集市贸易主要依赖固定的店铺和定期的集市网络来实现,集市上商号增多,经营品种丰富,既有农副产品,又有京广洋货;商人主体多元化,既有行商坐贾,又有洋商买办;农副产品不仅销往本县本省,而且通过便利的铁路运输,销往北平天津、汉口上海等通商大埠,甚至转销外洋,河南集市开始融入近代意义的市场体系中。第四部分:近代集市的作用与局限性。集市满足城乡居民生产生活的需要,保证小农经济再生产的正常运转,促进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扩大和手工业的发展,实现地区间部分资源的优化配置,引起农民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发生潜移默化的变化。但资本主义的入侵、政府的制约、传统因素的沿袭、经济发展的缓慢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集市的发展。第五部分:近代集市与乡村社会的互动关系。地方官府、乡绅管理集市,规范交易秩序,促进集市发展;商品经济的繁荣增加集市人口,扩大货物流通规模,集市贸易日益活跃;近代文化通过集市浸润乡民,引领时尚,乡民农本观念逐渐淡薄,经商意识愈加浓厚。第六部分:乡村集市与乡村近代化。乡村集市在欧风美雨的冲击下、在新旧更替的社会中发生艰难的嬗变,步履维艰地向近代化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