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纵观近一二十年有关戏曲传播研究历史,虽然也有学者开始关注中国古典戏曲的传播问题,但主要还是集中在少数几部名著的传播。可以说,戏曲传播的问题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其深度和广度也是远远不够的。本文是要尽量弥补戏曲传播研究领域的不足,特别是经典剧目的传播研究。《玉堂春》就是这样一出经典剧目,本文旨在探源《玉堂春》之所以经久不衰的原因,钩沉传播发展的脉络。玉堂春故事最先来源于明代真实发生的事件,经过两部公案小说的的记载,随后出现了进入大众视角的小说《王公子奋志记》和在《奋志记》基础上最终定型的玉堂春故事——冯梦龙的话本《玉堂春落难逢夫》,这部小说就将玉堂春故事得以丰富和发展,并形成了两种不同的故事蓝本,此为第一次演变。第二次演变就将作为文本阅读的故事搬演上了舞台,在明代形成传奇《金钏记》《完贞记》,到清代发展为传奇《破镜圆》,遗憾的是三个传奇戏曲本子都已散佚;同时还有鼓词本和弹词本,这两个本子的发现,极大的丰赡了玉堂春故事的演出样式。这一系列的发展演变为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戏曲《玉堂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众多的地方戏中都有玉堂春剧目与折子戏,久演不衰,形成百家争鸣的演出效果。戏曲舞台的演出在今日已不能完全满足大众的欣赏需要,为求突破与创新,古老的戏曲与现代多元媒介进行对接、合作,其中以电影、电视与网络对玉堂春故事的改编影响最为深远,也最为普通大众所熟悉和喜爱。这一经典剧目的广泛传播不仅没有受到时间与地域的影响,反而更添了浸润其不断成长的欣赏人群,为玉堂春的现代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赢得了更多的发展机遇。本文在《玉堂春》的研究领域、视野、方法与思想的广度深度上都有所突破,使人们更好地全面审视《玉堂春》的价值。意在为《玉堂春》的研究开辟一个新的视角,填补历代学者所没有涉猎的有关《玉堂春》的空白点,以此彰显《玉堂春》存在并广泛传播的独特艺术价值,审视《玉堂春》在中国戏曲史中的重要地位。推动与深化《玉堂春》的研究,为戏曲传播研究个案提供范式。最后即弘扬地方文化,促进地方戏曲传播与市场繁荣,对拉动地方经济发展都具有较重要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