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纤维加固混凝土梁的试验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gh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碳纤维加固是一项有效的混凝土结构修复加固技术。本文的第一部分基于断裂力学与梁的基本理论,对碳纤维加固混凝土梁的粘结胶层以及粘结界面的剪应力分布进行了理论分析,得出了其理论解析解;讨论了碳纤维板的粘结长度、粘结厚度和粘结胶层的抗剪模量对界面剪应力分布的影响。本文的理论分析结果可以表明:增加碳纤维板的粘结长度可以缓解碳纤维板端部界面上的剪应力集中,改善混凝土梁结构的加固效果;增大碳纤维板的粘结厚度可以增大界面上的剪应力,改善混凝土梁上载荷向碳纤维板的传递效果,有利于充分发挥碳纤维布的潜能;如果粘结胶层的抗剪模量过大会加剧剪应力的集中,从而对碳纤维加固的效果不利。本文的主体部分对碳纤维加固带初裂纹的混凝土梁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考察了碳纤维布粘结长度以及粘贴方式对加固后混凝土梁极限承载力的影响。从试验的结果来看,碳纤维的粘结长度增加对混凝土梁的加固效果的影响十分明显:当碳纤维粘结长度为100mm时,混凝土加固梁的极限承载力一般为未加固混凝土梁的1.81-2.27倍;而当碳纤维粘结长度为200mm和300mm时,混凝土加固梁的极限承载力则分别为未加固梁的3.35-3.97倍和3.61-5.76倍。相比之下,改善碳纤维板的粘结方式,即采用粘结双层碳纤维布和在单层碳纤维布的基础上粘结U形包头的影响要小一些:采用双层碳纤维布加固比单层碳纤维布加固时的极限承载力提高了8.5%-11.3%;采用包头形式加固比单层碳纤维布加固的极限承载力提高了4.7%-18%。另外试验还对裂纹深度对加固效果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论采用什么样的粘结方式加固,裂纹深度越大,则加固的效果就越明显。另一方面,本文还根据试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和混凝土梁的最终破坏形式,对碳纤维加固混凝土梁的破坏模式和裂纹的发展过程进行了研究。在试验中,碳纤维加固混凝土梁的破坏模式有三种:剪切破坏I、剪切破坏II和分层破坏。剪切破坏I是由于在碳纤维板端部混凝土的剪应力峰值超过其剪切强度产生剪切裂纹,剪切裂纹沿着与混凝土梁轴线成约45度角的方向扩展最终导致混凝土梁破坏。本试验中它一般发生在碳纤维板粘结长度为200mm的情况下。剪切破坏II则是在剪切裂纹发展的过程中与扩展后的初裂纹相贯穿,从而导致混凝土梁破坏。此种破坏在碳纤维板粘结长度为100mm时发生的可能性很大。在分层破坏时初裂纹随载荷一直发展,碳纤维布逐渐脱落,最后初裂纹失稳发展导致试件破坏。
其他文献
传热反问题存在于航天、铸造、无损探伤及化工等许多工程领域。传热反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探讨价值和实际工程意义。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包括: 基于高精度等参元,建立
Objective:To develop and validate a computed tomography (CT)-based radiomics nomogram for predicting 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 (HER2) status in p
该论文主要就应变梯度理论的有限元实施方法及材料的尺度效应现象进行了研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5个部分:1.Fleck-Hutchinson应变梯度塑性理论基于简化的偶应力理论,在该理论下
本文研究了散料的流动性及其在弯管中气力输送气固两相流这一散料气力输送领域里的重点和难点问题.Jenike共轴理论正广泛应用在散料的存储和运输设备的设计和计算之中,但该理
输流管道耦合振动问题是近五十年来管道流体力学、非线性动力学等领域研究的热点.由于该问题的复杂性,目前对它的处理主要集中在数值研究方面,但现有的研究方法对该问题采用
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电力负荷量不断增加,对电网尤其是城市电网的供电可靠性要求日益提高。同时,随着城市化的逐步深入,大型城市中的不同功能区如商务办公区、科研产业区、
常玉(Sanyu),1921年远去巴黎求学,一生漂泊在外,客死异乡。常玉不像刘海粟、徐悲鸿等那样惹人注目,但是他对中国现代绘画所作出的贡献也是不容小觑的。常玉的的一生是传奇的
梁和板都是工程中广泛应用的基本结构,且经常受到热冲击载荷作用(如:气动加热,激光加热等)。在热冲击过程中,由于温度的急剧变化,物体内部会产生动态热应力,导致物体迅速变形,对这些量
该论文研究工作分为两大部分:(1)在考虑复合材料基体粘弹效应的基础上,研究利用SMA的形状记忆效应控制聚合物一类的材料结构的变形问题;(2)研究动态加载环境中SMA的伪弹行为
航空静止变流器(Aeronautical Static Inverter),作为飞机的重要供电设备,对变换器的电能质量、体积重量、效率有着极高的要求。常用的两级式ASI结构中,前级DC/DC变换器要求在实现电气隔离以及高效率的同时,能够尽可能的提高功率密度。本文从提高DC/DC变换器功率密度角度着手,研究提高变换器中磁性元器件功率密度的方法。反激变换器拓扑简单、元器件少,能够实现电气隔离与升压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