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观察中药参槟方对妇科腹部术后患者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的影响,并对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总体疗效指标及疲劳程度进行评分,初步探讨中药参槟方对妇科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以期为妇科围手术期改善术后胃肠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术后快速康复方面提供新的治疗方法。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设计方案,选择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130例,采用简单随机的方法将病例分为治疗组65例和对照组65例。对照组仅基础治疗,治疗组予基础治疗+中药参槟方。中药参槟方服法:于术后第1天开始服用,每日1剂煎取200ml分2次温服(上午9点,下午4点),每次100毫升,至术后排便出现停止服用。整个试验过程不能使用其它影响胃肠动力的药物及措施。访视时间为术前、术后第1天、第2天、第3天、第4天、第5天、第6天、第7天(提前出院者为出院前一天)上午8:00至9:00之间。记录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及排便时间,术后每次访视对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总体疗效指标进行评分,术前、术后第1天及术后第3天访视对疲劳程度进行评分。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包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基线资料方面,治疗前中药参槟方组与对照组在年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前血红蛋白、术前血谷丙转氨酶、术前血白蛋白、术前血钾、术前白细胞计数、术前血小板、术前血肌酐、手术方式、麻醉方式、术后镇痛泵的使用、盆腔引流管的留置、既往腹部手术史、术前疲劳VAS评分等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基线均衡,具有可比性。2.主要疗效指标的整体比较,中药参槟方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26.73±10.13h)显著短于对照组(30.59±11.22h),首次排便时间(46.46±18.95h)显著短于对照组(61.12±19.42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中药参槟方能够有效缩短妇科腹部术后患者的首次排气及排便时间。3.对主要疗效指标进行分层比较,年龄方面,对于40~43岁患者,两组术后首次排气及排便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44~65岁患者,中药参槟方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25.91±9.25h)明显短于对照组(30.71±10.58h),首次排便时间(44.62±17.27h)明显短于对照组(60.43±19.85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方式方面,由于开腹手术病例样本量过少,仅对腹腔镜手术病例进行统计分析。中药参槟方组腹腔镜术后首次排气时间(25.16±9.29h)明显短于对照组(29.5±10.77h),首次排便时间(43.37±16.87h)明显短于对照组(58.76±16.67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类型方面,对于非全宫患者,两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参槟方组术后首次排便时间(48.10±20.16h)明显短于对照组(62.94±22.91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全宫患者,中药参槟方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25.95±9.19h)明显短于对照组(30.29±10.10h),首次排便时间(45.52±18.39h)明显短于对照组(60.47±18.30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方式方面,由于腰硬联合麻病例样本量过少,仅对气管插管全麻病例进行统计分析。中药参槟方组气管插管全麻术后首次排气时间(26.44±10.24h)显著短于对照组(30.59±11.22h),首次排便时间(45.67±18.86h)显著短于对照组(61.12±19.45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方面,对于手术时间≤2h的患者,两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参槟方组术后首次排便时间(42.87±17h)明显短于对照组(60.21±18.66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手术时间>2h的患者,中药参槟方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27.14±10.76h)明显短于对照组(33.61±11.76h),首次排便时间(48.26±19.76h)明显短于对照组(61.7±20.17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盆腔粘连方面,对于无盆腔粘连的患者,两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参槟方组首次排便时间(49.26±18.08h)显著短于对照组(64.66±21.23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膜状粘连的患者,两组术后首次排气及排便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致密粘连的患者,两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参槟方组首次排便时间(42.71±16.92h)显著短于对照组(63.34±23.42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失血方面,对于术中失血≤50ml患者,中药参槟方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25.42±10.12h)明显短于对照组(30.59±10.96h),首次排便时间(45.63±18.25h)明显短于对照组(61.47±20.16h),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50ml<失血≤400ml患者,两组术后首次排气及排便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总体疗效评分方面:(1)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总体疗效评分随着时点发生显著性变化;不同组别的患者其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总体疗效评分随着时点发生变化的幅度不一致。(2)各时点组间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胃肠功能恢复总体疗效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2天、第3天中药参槟方组胃肠功能恢复总体疗效评分均较同时点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中药参槟方能够总体改善妇科腹部术后患者的胃肠功能。5.疲劳VAS评分方面:(1)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患者疲劳VAS评分随着时点发生显著性变化;不同组别的患者其疲劳VAS评分随着时点发生变化的幅度不一致。(2)组间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第1天疲劳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3天中药参槟方组疲劳VAS评分(2.12±1.77)较对照组(3.46±2.12)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中药参槟方可有效改善妇科腹部术后患者的疲劳症状。6.术后主要安全性指标方面,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及第3天血钾、血白细胞计数、血肌酐、血谷丙转氨酶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中药参槟方对患者血钾、血白细胞计数、肝肾功均无明显影响,具有安全性。结论:研究结果表明,中药参槟方能够有效缩短妇科腹部术后患者的首次排气及排便时间(P<0.05),加速胃肠功能的总体恢复(P<0.05),并且可以明显改善妇科腹部术后患者的疲劳症状(P<0.05),无明显副作用,值得进一步研究和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