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禾草内生真菌(Neotyphodium/Epichloe)和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AMF)是两类最主要的草地植物共生真菌,其与草地植物的共生,可增加宿主植物抗旱等抗逆特性,促进宿主植物生长。野大麦(Hordeum brevisubulatum)是一种生长于甘肃临泽天然草地的耐盐碱优良牧草。本论文分别以带内生真菌和AMF(M+E+)、只带AMF但不带内生真菌(M+E-),只带内生真菌但不带AMF(M-E+)和均不带内生真菌和AMF(M-E-)的野大麦为植物材料,通过研究在NaCl (0,200,400,600mmol/L)和P (0,0.05,2mmol/L)处理下禾草内生真菌和菌根菌对野大麦株高、分蘖、生物量及N、P含量等方面的影响,初步研究了在不同胁迫下内生真菌和菌根菌对宿主植物所起的作用,并寻找共生真菌-宿主植物-外界环境的动态平衡。获得了以下主要结果:1.正常条件下,内生真菌的存在可显著抑制丛枝菌根真菌的侵染(P<0.05),抑制率为41.67%。内生真菌和菌根真菌均可显著增加野大麦的地上生物量和总生物量(P<0.05),而菌根菌可显著增加野大麦的地下生物量(P<0.05)。两种共生体结构共存时野大麦的N含量显著小于单个共生体的处理(P<0.05)。只带菌根(M+E-)的野大麦P含量显著大于两种共生体结构共存时的野大麦P含量(P<0.05),表明内生真菌的存在降低菌根菌对野大麦P的吸收和积累。2.盐胁迫条件下,两种真菌单独或共同存在均可增加野大麦地上、地下和总生物量。与不带菌处理(M-E-)相比,当NaCl浓度为200mmol/L时,内生真菌单独(M-E+)或两种真菌共存(M+E+)都能显著增加地上生物量(P<0.05),而菌根的存在(M+E+和M+E-)对地下生物量有显著促进作用(P<0.05);NaCl浓度为400mmol/L时,带内生真菌和AM真菌的处理显著提高了野大麦的生物量(P<0.05),但三个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当NaCl浓度达到600mmol/L时,各菌处理之间生物量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NaCl胁迫浓度从(0-600mmol/L)的增加,野大麦各处理地上全氮含量先增加后降低、地下N和P均呈现下降的趋势。在200mmol/LNaCl时,内生真菌可显著促进地上N的吸收(P<0.05);AMF可显著促进地上和地下P的吸收(P<0.05);两种菌共存时促进作用则不明显。3.高磷(Hp,2mmol/L KH2PO4)、低磷(Lp,0.05mmol/L KH2PO4)和无磷(Op)水平下,与不带菌的处理(M-E-)相比,M-E+显著提高了野大麦的株高和分蘖P<0.05);M+E+处理的地上、地下生物量显著大于其它水平的处理(P<0.05)。在Op条件下,有AM真菌的处理M+E+和M+E-地下生物量显著高于其它处理(P<0.05)。在Lp水平下,带内生真菌的处理M-E+和带AM真菌的处理M+E-对野大麦的氮、磷的累积有显著的促进作用(P<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