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 特发性视神经炎患者视盘及黄斑区血流密度的定量研究目的应用OCTA(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评估特发性ON(optic neuritis,视神经炎)患者的患眼、未受累对侧眼的视盘区及黄斑区不同区域的血流密度改变情况,以期为特发性ON的治疗和随访提供一定的临床指导,并进一步了解其发病机制。方法 本研究为横断面研究。收集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在苏北人民医院眼科确诊的初次发病且病程≤3个月的单眼特发性ON患者,分为患眼组与未受累对侧眼组,患眼组共17例17只眼,未受累对侧眼共17例17只眼;同时筛选出性别、年龄与特发性ON患者相匹配的健康者20例20只眼作为正常对照组。收集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和常规眼科检查资料,所有眼均行OCTA检查,包括视盘区4.5mm × 4.5mm区域及黄斑区6mm×6mm区域整体及各分区的血流密度,同时收集视盘周围整体及各分区的RNFL(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和黄斑区的GCC(ganglion cell layer complex,神经节细胞复合体)厚度、FLV(focal loss of volume,局部丢失容积)、GLV(general loss of volume,总体丢失容积)。对比三组间视盘区全部血管及毛细血管血流密度、黄斑区SCP(superficial capillary plexuses,浅层毛细血管丛)、DCP(deep capillary plexuses,深层毛细血管丛)血流密度的差异,同时对患眼及对侧眼的视网膜结构改变进行分析。患眼组与未受累对侧眼组间的血流密度及结构参数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或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患眼组和健康对照组、未受累对侧眼组和健康对照组间的血流密度及结构参数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 1.与健康对照组及未受累对侧眼组相比,ON患眼组视盘全区域及视盘周围各分区毛细血管、全部血管血流密度均降低(P<0.05)。未受累对侧眼组视盘区毛细血管及全部血管血流密度整体以及各个分区较健康对照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2.与未受累对侧眼组相比,ON患眼SCP密度整体以及旁中心凹、中心凹周围全部分区均降低,但旁中心凹SCP密度仅在上半侧及上侧分区明显降低(P<0.05)。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患眼组黄斑中心凹周围下半侧、鼻侧、下侧SCP密度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未受累对侧眼组黄斑区SCP整体及旁中心凹、中心凹周围血流密度增加,但旁中心凹下半侧、鼻侧SCP密度改变无统计学差异(P>0.05),中心凹周围SCP密度增加仅在上半侧及上侧分区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眼DCP密度与未受累对侧眼、健康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3.与健康对照组及未受累对侧眼组相比,ON患眼组平均RNFL厚度以及各分区RNFL厚度均增厚,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与未受累对侧眼组相比,患眼组GCC厚度变薄,FLV、GLV增加,但仅FLV增加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ON患眼及对侧眼的GCC厚度、FLV、GLV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1.病程≤3个月的特发性ON患者的患眼视盘区整体以及视盘周围各分区的毛细血管及全部血管血流密度均较健康对照组及对侧眼组降低,黄斑区SCP密度在中心凹周围下半侧、鼻侧、下侧较健康对照组降低。2.未受累对侧眼的黄斑区SCP整体以及旁中心凹、中心凹周围部分分区血流密度较健康对照组增加。3.ON患眼较对侧眼FLV明显增加,RNFL厚度、GCC厚度无明显改变。第二部分 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视盘及黄斑区血流密度的定量研究目的应用OCTA(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评估NAION(nonarteritic anterior ischemic optic neuropathy,非动脉炎性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患者患眼与未受累对侧眼的视盘及黄斑区不同区域的血流密度改变,以期为NAION的治疗和随访提供一定的临床指导。方法 收集2020年11月至2021年12月在苏北人民医院眼科确诊的初次发病且病程<3个月的单眼NAION患者,分为患眼组与对侧眼组,患眼组共13例13只眼,对侧眼共13例13只眼;同时筛选出性别、年龄与NAION患者相匹配的健康者17例17只眼作为正常对照组。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和常规眼科检查资料,所有眼均行OCTA检查,包括视盘区4.5mm × 4.5mm区域及黄斑区6mm × 6mm区域整体及各分区的血流密度,同时收集视盘周围整体及各分区的RNFL(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和黄斑区的GCC(ganglion cell layer complex,神经节细胞复合体)厚度、FLV(focal loss of volume,局部丢失容积)、GLV(general loss of volume,总体丢失容积)。对比三组间视盘区全部血管及毛细血管血流密度、黄斑区SCP(superficial capillary plexuses,浅层毛细血管丛)、DCP(deep capillary plexuses,深层毛细血管丛)血流密度的差异,同时对患眼及对侧眼的视网膜结构改变进行分析。患眼组与未受累对侧眼组间的血流密度及结构参数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或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患眼组和健康对照组、未受累对侧眼组和健康对照组间的血流密度及结构参数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 1.与未受累的对侧眼组及健康对照组相比,NAION患眼组视盘全区域及各分区毛细血管密度及全部血管密度均降低(P<0.05)。对侧眼视盘区毛细血管及全部血管密度在各个分区与健康对照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2.与对侧眼相比,NAION患眼SCP密度在中心凹周围上方分区降低,DCP密度在旁中心凹上半侧、颞侧、鼻侧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对照组相比,NAION患者患眼组黄斑中心凹周围上半侧及鼻侧SCP密度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CP密度在各个分区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对侧眼黄斑区旁中心凹及中心凹周围SCP、DCP密度无明显改变(P>0.05)。3.与对侧眼组及健康对照组相比,NAION患眼组RNFL厚度在各分区均增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侧眼RNFL各分区厚度与健康对照组均无明显差异(P>0.05)。4.与健康对照组相比,NAION患者患眼的上半侧GCC厚度降低,FLV、GLV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侧眼组相比,患眼组FLV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对侧眼GCC厚度及FLV、GLV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1.病程<3个月的NAION患者的患眼视盘区整体以及各分区的毛细血管及全部血管血流密度均较健康对照组及未受累对侧眼降低,黄斑区SCP密度在中心凹周围上半侧及鼻侧较健康对照组降低,DCP密度在旁中心凹上半侧、颞侧、鼻侧较对侧眼降低。2.未受累对侧眼的黄斑区SCP、DCP密度在各分区均较健康人无明显改变。3.与健康对照组相比,NAION患者患眼的上半侧GCC厚度降低,FLV、GLV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