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主要粮食作物生产布局变迁及区位优化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FBLLFB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源。对于世界上人口最多而人均耕地面积相对较少的中国来说,稳定和增加粮食生产必须作为一项基础性、长期性和战略性目标。近年来,国内外粮食供应和价格的不稳定形势,增加了提高粮食生产的紧迫性和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性。值得注意的是,粮食生产所依赖的耕地资源逐年减少明显,并且绝大多数减少的是粮食播种面积。尤其是东南沿海地区,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非农建设占用农业耕地现象突出。在粮食安全任务紧迫、现有耕地资源逐年减少及后备耕地资源有限的情况下,进行科学的粮食作物生产布局,明确各区域粮食生产发展取向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具体而言,本文着重探讨三方面问题: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主要粮食作物生产布局态势如何?背后的驱动机制是什么?未来应该如何发展?本文在对现有相关文献进行比较全面、系统综述的基础上,运用描述性统计、GIS、空间统计等方法,详细地分析了粮食、小麦、稻谷和玉米生产布局历史变迁与空间集聚状况,分阶段归纳其特点,并探讨现有粮食生产布局存在问题。在此基础上,应用目前最广泛的空间计量经济模型,在省域层面对粮食、小麦、稻谷和玉米进行分区域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在县域层面对粮食进行分时间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衡量相关因素对其布局影响。进一步构建粮食作物生产布局区位优化模型,重点考察“粮食安全情景”和“粮补政策情景”方案下粮食作物生产布局规划,据此提出相应政策启示。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第一,对已有相关研究文献综述。首先,对农业生产布局成因的宏观和微观方面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其次,对农业区域规划分析进行综述;另外对新空间经济学在农业经济的应用及空间计量经济模型进行综述。第二,历史变迁与现状分析。以统计数据为依据,分析1978-2007年以来粮食作物生产布局变化,从南北方、三大地带、七大产区、省域和县域的不同层面,进行综合系统的研究,分阶段归纳其布局特点。结合现状探讨其布局存在问题。第三,模型实证分析。详细分析粮食作物生产布局的资源、经济、市场、技术、政策和区位等因素。基于相关理论,构建纳入地理权重和经济权重矩阵空间互动效应的固定(随机)效应空间滞后(误差)计量经济模型,从省域层面对1978-2007年粮食、小麦、稻谷和玉米的生产布局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进一步构建考虑地理权重矩阵空间互动效应的空间滞后(误差)计量经济模型,从县域层面对2000年和2005年粮食作物生产布局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第四,线性规划模拟。构建中国粮食作物生产布局优化模型方案,设计“粮食安全情景”和“粮补政策情景”,借助GAMS软件,运用线性规划方法,进行实证分析,并提出未来小麦、稻谷和玉米生产布局优化方向。第五,结论概括与对策建议。根据理论与实证分析结果对全文研究结论进行简要的总结,并提出中国粮食作物生产布局发展对策建议。本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粮食作物生产布局区域格局变化特征明显,粮食生产重心变动轨迹沿“东北——西南”方向往复推进,变动方向由“趋向东南”转“趋向东北”,粮食作物生产布局逐步向耕地资源相对丰富、农民非农就业机会较少、生产经济效益比较高的北、中部地区转移或集中。小麦生产华北、华中区布局“扩大”受人均耕地规模扩大、灌溉条件改善及技术进步影响,东北、西南、华东区布局“缩减”受自然灾害及非农产业发展影响。稻谷生产东北区布局“增加”受灌溉条件改善、经济效益优势及技术进步影响,华东、华南区布局“缩减”受自然灾害及城镇化发展影响。玉米生产华北、东北区布局“保持稳定”受人均耕地规模扩大、市场需求增加、运输条件改善及政策的影响,西南区布局“缩减”受自然灾害的影响。省域和县域层面粮食生产布局实证分析表明除自然条件外,经济和市场是其变动关键因素,县域分析结果中经济效益优势、非农就业机会和市场需求系数均大于省域,粮食生产集聚格局形成受区域经济条件影响大于区位条件。另外,地理空间溢出效应对粮食、小麦、稻谷和玉米生产布局影响显著。区位优化模型实证分析表明,“粮食安全情景”中粮食生产布局要扩大粮食自给率低、生产能力弱的区域的生产规模,“粮补政策情景”中粮食生产布局要扩大粮食自给率高、生产能力强的区域的生产规模。因此,小麦生产布局应积极发展西南区、黄淮海区及长江中下游区,稻谷生产布局应积极发展东北区、长江流域区及东南区,玉米生产布局应积极发展北方春玉米区、黄淮海夏玉米区及西南区。本文的主要创新之处在于: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主要粮食作物生产布局的历史变迁、现存问题、影响因素与区位优化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引入地理权重和经济权重矩阵的空间互动效应解释变量对粮食作物生产布局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增强模型解释能力;在现有省域和区域研究层面的基础上,扩展到县域空间尺度的探讨,丰富了研究视角。
其他文献
城镇化作为一种经济现象,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必由之路,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改革开放30多年
宽中厚板(卷)项目是南钢进行结构调整,实现二次创业的生命工程。该项目是从国外首次引进的炉卷轧钢新工艺,是一条紧凑型的短流程生产线,技术和装备水平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炉
黑木耳是一种美味的食用菌,同时又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在我国许多地区都有栽培。黑龙江省是我国黑木耳主产区,其生产的黑木耳畅销国内外,黑木耳产业的发展对促进黑龙江的经济
篮球运动作为人类伟大的创造物之一,是人类在实践中创造力的充分表现。人们在观看篮球比赛时通过生动的篮球运动形象直接感知作用于观众的审美感官能引起美的情感体验,唤起观
众所周知,文学批评理论的发展极大的扩大了翻译研究的领域,将其与翻译问题结合是翻译研究的一种趋势。复译是翻译领域的一个常见问题。本文作者拟将运用接受理论来研究探讨这
为研究大断面托顶煤巷道围岩破坏严重的问题,结合运输平巷顶板条件,通过采用顶板钻孔窥视的方法,研究了顶板围岩内部结构状况,确定顶板不稳定区域,提出不稳定区域注浆改性与
贝叶斯网络提供了一套强有力的图形工具来表达基于概率的领域知识,已被成功应用于故障诊断、数据挖掘和医疗诊断等领域。动态贝叶斯网络是贝叶斯网络在时间因素上的扩展,是对
《素问·上古通天论》云:“女子七岁,肾之盛,齿更发长;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而下,故有子。”少女青春期月经初潮,经来或先期而至,或延后而来,或先后无定期、经期延
明治维新后,明治政府出于在西方武力威胁下保持日本国家独立和建设近代国家的需要,推行了“废藩置县”、“版籍奉还”、“地税改革”等一系列加强中央集权性质的改革,触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