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亚造山带是西伯利亚板块与塔里木-华北板块之间的一条巨型复合造山带,其东段延伸至我国内蒙古及东北地区,被称为兴蒙造山带。对兴蒙造山带晚古生代构造演化的争议主要集中在古亚洲洋的闭合时间上,可归纳为石炭纪之前和晚二叠世之后两种。对石炭-二叠纪沉积地层的岩相古地理与岩浆岩的构造属性进行研究能够为兴蒙造山带晚古生代的构造演化提供有力证据。综合研究区已报道的早古生代岩浆岩、区域地层的研究成果可知,古亚洲洋被锡林浩特微陆块分隔成南北两个洋盆。志留纪末期,南部洋盆沿索伦山-西拉木伦缝合带闭合。晚泥盆世,北部洋盆沿二连—贺根山蛇绿岩缝合带闭合,至此研究区转为陆相环境。持续碰撞造山作用致使贺根山断裂以南-西拉木伦河断裂以北地区普遍缺失早石炭世沉积地层,形成上石炭统与下伏前石炭纪地质体之间的角度不整合。通过对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岩浆岩进行岩石学、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对同期沉积地层进行岩相古地理分析可知,晚古生代晚期的沉积地层呈带状展布,岩相古地理特征反映水体由浅—深—浅的变化过程,且以陆源碎屑物为主,显示近源、快速堆积特征。岩浆岩也呈带状展布,晚石炭世沿西乌旗—苏尼特右旗—满都拉一线出现与伸展背景有关的双峰式火山岩,表明晚石炭世研究区由挤压体制转为伸展体制,发育一条伸展构造带。该伸展构造带在早二叠世发展到顶峰,以寿山沟组中泥质岩类及鲍马序列的出现为标志。在拉张程度较大的卫境、补力太、满都拉、索伦山等地出现镁铁质和超镁铁质岩类,在西乌旗迪彦庙和索伦山地区发育蛇绿岩套。西乌旗地区的早二叠世大石寨组火山岩具有双峰式特征,卫境地区则以MORB型基性岩为主,均具有较高的正εHf(t)值和较年轻的模式年龄,是新生地壳部分熔融的产物。中二叠世,伸展构造带逐渐萎缩,水体开始变浅。晚二叠世,构造伸展带闭合,沿西乌旗-补力太-卫境一线形成晚二叠世构造混杂岩带,林西组中出现炭质板岩并含植物碎片化石,暗示沉积环境转为陆相,华北板块北缘出现同碰撞或后碰撞花岗岩。因此,兴蒙造山带中部早古生代与晚古生代晚期的构造演化分属两个不同的旋回,并不是一个大洋的发展演化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