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在新课程改革实施之后,相关专家学者及一线教师对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模式改革的研究较多。虽然目前的科研成果比较集中的反映某一固定的授课内容或者授课类型,但这种理论分析和实践探索对课堂教学也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和思路的启发。本文结合陕西省洛南中学和西安中学的历史课程教学的实际情况,通过实地考察,听课走访等方式进行调查研究。总结并分析传统的课堂教学与有效教育在形式和内容上,以及收效和反馈上的差别,将我国中学历史课堂现有的教学模式进行梳理,并根据这些教学模式的特点进行了分类化的处理。分析每种教学模式的优缺点,从中总结出中学历史课堂有效教育的基本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集优式”课堂教学模式,探索“集优式”教学模式的基本特征和在具体课堂上的可行做法。本文共分为三章,第一章首先研究了教学模式的含义。之后结合我国中学历史教学研究现状,分析了我国中学历史教学中具有主导地位和普遍性意义的传统历史教学模式。阐释了我国历史教学课程的教学目的的改变,以及围绕目的改变而导致的教学方式方法的变迁,由此引导出教学模式的变化。并总结出如何在当前的状态下开展关于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以及研究方法途径等。第二章主要针对我国目前的中学历史教学模式进行归纳总结与分类,主要介绍了传统型教学、导学案教学、演讲式教学,以及互动式教学的主要特点。并将《教学目标与目标测试题》和现在教学所用的导学案示例加以对比,来进一步说明导学案教学的演变历程。本章内容中还分析了每一种教学模式的优缺点及教师在这四种教学模式中发挥作用的方式,并阐述了运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对教师个人风格的影响。本文认为传统教学方式主要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在课堂教学中也会有师生互动,而且这种互动多以问答的形式出现。导学案教学倾向于对学生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进行检测。演讲式教学可以让学生在准备的过程中主动对历史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认识,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互动式教学方式能够将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将学习和社会生活结合起来,使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来增加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第三章总结了教学模式的优缺点之后,提出有效教育这一概念,并且就课堂教学与有效教育做出了比较,提出了新课程改革中,以有效教育替代传统教育模式的价值。文中还通过历史课堂教学的目的来探讨如何在历史课堂上实现有效教育,提出了历史有效教育的主要内容、具体目标与实现途径。从实际出发,根据我国中学生自身的特点,以及我国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现状提出了“集优式”教学模式。认为历史教学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运用教学模式,总结了历史教学的特点,分析了“集优式”教学具有的趣味性、思想性、知识性、生成性的特征。从而总结出教学模式没有好坏之分,教师要在课堂上不仅让学生学到知识,而且能够通过历史实现对学生的道德、人格的塑造。中学历史教学更加凸显对学生史学素养的培养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在课堂上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实践技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我国中学历史教学任重而道远的任务,却对我国社会公民素质的提高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