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广告,作为现代社会的一种交际工具,已经广泛渗透到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广告无时不有,无处不在。作为一则广告,其主要目的就是使消费者接受并且购买其商品、服务或观点;如果这则广告达不到说服消费者购买的目的,那么这则广告无疑是失败的并且是毫无价值的。与此同理,在广告翻译中,如果广告译文无法被目的语读者所理解、接受并且使目的语读者产生购买欲望就不能算是一则成功的翻译。目前,人们对广告翻译及其翻译策略做了大量的研究和实践活动,但这些研究和活动远不能满足广告发展的现状和需求,并且国内外研究关于广告翻译所应采用的理论以及所采取的翻译策略,还有许多的空白点,还有待进一步地研究和探索。 作为本文的参照理论,接受美学理论,首次使读者与作者享有了同等重要的地位,关注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提倡从读者的角度来理解、分析作品;通过读者的阅读和分析,使读者与作品的作者进行沟通,了解作者的意图,通过读者与作品之间的视野融合来完成与作品作者之间的视野融合,最终实现作品的价值;相反,如果忽视读者的参与过程,作品将毫无价值可言。在翻译作品时,由于不同言语之间的转换以及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无法对原文进行直接的翻译,这时为了更好地再现原语文本的信息,译者在翻译时将不可避免地进行添加、删除、编译、漏译等创造性叛逆的形式。所谓创造性叛逆,它是翻译中的一种客观现象,它通过译者主观上的努力来实现对原文的客观背离最终“重生”作品的价值。可见,创造性叛逆这一翻译策略应被认可并应用到翻译研究与实践活动中,尤其在广告翻译中是有过之而不及。 本文灵活运用接受美学中的基本概念、观点,系统回顾广告翻译以及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以广告翻译中不同的语言、文化、广告规章为背景,以接受美学为理论参照,分别从读者期待视野的实现,召唤结构的解读以及译者的角色三个方面来阐述创造性叛逆在广告翻译中的适用性,并且通过对中英文广告实例的分析来论证其存在的合理性与可行性;与此同时也为广告翻译开拓了更为广阔的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