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生命观教育研究

来源 :西安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mnbvcxzxz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开放,市场导向的膨胀,以及在互联网高速发展带来的媒体环境的变化的影响下,使得人们,特别是青年学生的价值观、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呈现出多样化和复杂性的趋势。在这种形势下,大学生因无法通过正确的价值判断来做出正确的价值选择而感到焦虑。在经济高速发展带来的经济收益影响下,导致人们对利益最大化的需求日益增长。为了满足这种需求,高等学校的教育以及大学生自身的需求也更偏向于掌握“何以为生”的本领,而忽视去思考“为何而生”的意义。这样容易导致大学生在成长成才过程中,不能完全理解生命的真正价值与意义,在面对困境与挫折时,因缺少人文关爱情怀,而极容易陷入生存意义的困惑。如何处理好“何以为生”和“为何而生”的关系,如何帮助大学生认清自己的“灵魂”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大学生非正常死亡的案例时有发生,部分学者们通过心理学科和社会学科对这种现象进行分析,却很少从大学生生命观教育方面进行探究。因此,我们要坚持以马列主义和以人为本思想为指导,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和谐,立足于大学生生存现状,注重大学生的生命观教育,培养正确的生命观,同时发扬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化作用,促使大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使其利于大学生健康成长。本文从对生命、生命观、生命观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概念界定入手,阐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生命观教育的确立依据、解析大学生生命观教育的内涵现状并提出解决路径、探寻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化引领作用,具体地说:第一章绪论部分主要阐述本文的选题背景和意义,以及国内为研究现状。第二章论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生命观教育的理论依据。第三章对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在生命观教育的内容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进行阐述。第四章分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生命观教育问题与挑战。第五章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问题提出解决参考意见
其他文献
学位
近年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党和国家的工作中被高密度提及强调,突出其必要性和重要性。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基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国际社会主义
孔子的道德教育方法经过两千多年流传至今,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今天都对人们的思想品德有着积极的影响,对中华民族的文化沉淀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研究分为四个部分:第一章介绍
改革开放以来,全球化国际形势越来越严峻,中国在党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破除万难选择了一条出于历史符合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的走出一条有特色、有前景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