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术后谵妄(Postoperative delirium,POD)被定义为注意力和认知的急性认知障碍,而不是基于已存在的神经认知障碍。术后谵妄常发生于术后1~3天,以老年患者发病居多。术中血压是术后谵妄的重要影响因素,而脑氧饱和度(regional cerebral oxygen saturation,r SO2)是反映脑组织氧供和氧代谢指标,可有效预测术后谵妄的发生。本研究主要探讨术中不同血压调控水平对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中局部脑氧饱和度及术后谵妄的影响。方法择期全麻下行髋关节置换术患者150例,男54例,女96例,年龄65~80岁,ASA II或III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n=50):A组MAP维持于基础值水平以下10%至20%水平,B组MAP维持于基础值水平以下10%至基础值水平,C组MAP维持于基础值水平至以上10%水平。麻醉诱导后置入喉罩通气满意无漏气后接麻醉机行机械通气,Fi O260%,氧流量2 L/min,VT 8 ml/kg,RR 10~14次/分,I:E 1:2,维持PETCO235~45 mm Hg。记录患者术中手术时间、麻醉时间、输液量、出血量、苏醒时间、拔管时间、血管活性药使用情况。记录术前(T0)、麻醉后5 min(T1)、手术开始后5 min(T2)、、、手术结束时(T5)、手术结束后5min(T6)的平均动脉压(mean blood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和脑氧饱和度(r SO2)、BIS值、Pa CO2值。采用中文修订版谵妄诊断量表(Confusion Assessment Method-Chinese Reversion,CAM-CR)记录术后1-3天术后谵妄发生情况、VAS评分,记录术后48h内镇痛泵按压次数,以及PA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等。结果1. 一般资料: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BMI指数、ASA分级)、手术时间、麻醉时间、输液量、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 不同时间点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与T0比较,T2-T6时三组r SO2值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C组比较,T2-T6时A、B组r SO2均明显降低(P<0.05);与T0比较,T2-T6时三组BIS明显降低(P<0.05);与T0比较,A组T6时Pa CO2明显升高,B组T5、T6时Pa CO2明显升高,C组T5时Pa CO2明显升高(P<0.05);与T0比较,T2-T5时三组HR明显降低(P<0.05);三组患者BIS、Pa CO2均无统计学差异;3. 三组主要观察指标的比较:术后谵妄A组为10例,B为组8例,C组为1例,术后谵妄总体发生率为12.7%,其中A组术后谵妄发生率为10%,B组术后谵妄发生率为8%,C组术后谵妄发生率为2%;与C组比较,术后1、2天A、B组的CAM-CR评分明显升高(P<0.05);4. 三组患者次要观察指标的比较:(1)三组患者去氧肾上腺素用量以及乌拉地尔、艾司洛尔、阿托品使用例数无统计学差异;三组患者丙泊酚与瑞芬太尼用量无统计学差异;(2)三组患者手术时间、麻醉时间、MAP维持时间、输液量、出血量、48h内镇痛泵按压次数、术后3天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C组比较,A、B组PA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明显延长(P<0.05);(3)与C组比较,A、B组术后谵妄发生率及苏醒期躁动发生率明显升高(P<0.05)。三组患者术后恶心呕吐(PONV)及发热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MAP维持于基础值水平至以上10%水平有助于降低术后谵妄及苏醒期躁动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可能与脑氧饱和度升高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