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资源流转问题,是近年来热议的话题,并引起许多专家、学者的关注与研究。土地与人类的活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人类的生存空间、生计模式、生产资料等各方面都受土地的影响。而地权的交换自古有之,并反映出家庭、宗族、族群之间的社会网络结构,以及国家土地制度对社会生活的作用。本文以黔中屯堡的地权为主线,运用民族学视野,探寻其每个族群的特殊性,探讨明清时期以来,国家力量的进入,及屯田制对贵州山地民族地权、经济市场、族群关系等的影响。从历时性与共时性的经纬对比,以地权为线索,贯穿于整个屯堡族群体系之中,发掘宗族结构亦与整个村落紧密相连。土地资源不仅是经济视角中的财富,而且还是人类学视野下族群互动的功能载体。通过对黔中屯堡族群的分布格局,放眼于历史维度中,国家干预下对地权的影响。“地权”作为一种象征符号,阐释着黔中屯堡人之间的互动形式。并从屯堡人的结群逻辑来对地权交换关系与其社会网络等方面探讨研究。文章主要围绕以下内容展开:首先,探讨明清时期国家对贵州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干预,导致地权“先占”原则在国家政策的规定中而失效,并带来黔中汉、苗族群之间对生存空间的争夺与民族文化的逐渐融合;其次,屯堡地区,因其多山少地的生态环境,影响和制约着屯堡人的生计方式,例如山地农业的耕作模式、宇宙观对村寨选址的影响、族群之间因地权而产生的矛盾与冲突等,都是本文讨论的内容;第三,分别对黔中屯堡土地交换关系中“等价”与“不等价”交换之间的分析,探讨地权被“物化”后,对家族财产分配与继承关系、民间土地资源流转现象,以及国家政府农地征收过程中与农户的摩擦等问题的追问,并通过对土地资源流转的探讨,进一步深挖地权交换关系对社会网络结群的影响,这是本文的重要研究内容;最后,从宏观与微观的视野,探讨在土地问题中,国家上层建筑如何作用于乡村的基层建设,以及族群集体意识该如何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