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人类历史发展长河中,自然与人类的关系是人类文明世代追索与探究的永恒课题。从“天人合一”的哲学思考,“建极绥猷”的统治理念,“众生平等”的宗教传承,到诗意的栖居的生活追求--人类始终没有停止探寻自身与自然界的关系的脚步。工业社会以来,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和人类改造自然能力的提升催生人类对于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过度破坏和开采,而人类自身的生存与自然间的冲突更加激化。为缓解突出的生态问题、寻求人与自然的协同共存,作为生态学与文艺学交叉融合的崭新文学现象,生态文学以关照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之于自然的生态和道德责任为突出特点,在二十世纪后半叶迅速发展崛起。 苏联生态文学以其特色鲜明社会责任感、悲剧性思考以及道德探索倾向而在世界生态文学界中独树一帜。钦吉斯·托列库洛维奇·艾特玛托夫(1928-2008)作为当代苏联颇具影响力的生态主义文学作家(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以《白轮船》(1970)、《花狗崖》(1977)、《一日长于一百年》(1980)等优秀小说极大地丰富了苏联生态文学。其中,代表作《白轮船》充分展示了作家独特的文学生态观,为当代生态小说创作思路的拓宽,为指导维护生态的社会实践赋予了独特的审美价值和现实意义。本论文除绪论和结语外,由三章组成。 第一章为对作家的思想研究,对艾特玛托夫作为当代苏联生态文学作家的生态观进行介绍,从作家生态思想形成的渊源、生态观内涵及生态思想在其诸多代表作品中的体现三个层次,梳理作家生态思想的产生背景,探析作家生态观的内涵,在文本上搜索出其在文坛上颇具影响的作品,并结合当前较为广泛接受的生态理论进行探究,概述作家在非人类中心主义,生态整体主义理论及人类的生态责任三个视角下回归生态和谐的思考及创作成果。 第二章为作家的创作研究,探讨了小说《白轮船》见诸于生态文学视角下的深刻生态主题。本文的观点是:《白轮船》多角度地继承了俄罗斯传统生态文学对于美好自然的讴歌、立体地传达了生态悲剧框架下生态整体主义的现实诉求、将生态关照折射到人类道德与伦理探索中,是其生态小说创作生涯中引领作家后续创作思路的里程碑式作品。 第三章为作家的典型作品的个案分析。分析了《白轮船》的多重艺术形象。通过考察文本,对作品中的人物及动物形象之于生态主题的表达意义进行研究。 艾特玛托夫作品中的生态观站在人类精神家园的角度对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存理想进行探讨和追索。他通过生态悲剧分析出生态危机的发生是和人性、人的道德联系在一起的,人性的堕落是人与自然关系恶化的根源;同时,他也对当代社会生态问题的紧迫现状进行了深切关怀和有力批判。作为人类生态文学家园中的丰硕成果之一,《白轮船》中折射出的独特的创作思想、创作内容及创作基调,为读者们展现了不可取代的魅力。同时,他的创作思想和精神诉求也将为中国当代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