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皮肤软组织扩张术对皮肤组织表达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PD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影响,以及扩张前后皮肤组织显微形态变化,为进一步阐明皮肤软组织扩张术的机制提供临床参考。
方法:选择2004年6月-2005年10月间我院烧伤整形科择期行皮肤软组织扩张术进行面颈胸部瘢痕治疗的患者20例。患者年龄8-40岁,瘢痕面积为0.5-1.5%总体表面积,瘢痕形成时间12个月以上。使用皮肤软组织扩张术进行瘢痕治疗的患者,分别于扩张器置入当日和二期手术取出时留取扩张处皮肤,制作组织切片,使用EnVisionTM免疫组化法分析扩张前后皮肤bFGF、PDGF和VEGF表达强度和分布变化。HE染色普通光镜下观察扩张前后皮肤组织结构变化。电子显微镜观察扩张前后微观组织成分和细胞形态变化。
结果:bFGF组织免疫组化染色:扩张术前表皮颗粒层和棘层、真皮内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胞外基质以及皮肤附属器上皮细胞呈弱阳性;基底层呈阳性表达;表皮角质层呈强阳性,免疫组化染色平均分值为1.60±0.54。扩张术后表皮全层、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和胞外基质以及皮肤附属器的毛囊、皮脂腺和汗腺上皮均呈强阳性表达bFGF;免疫组化染色平均分值为2.75±0.38,与扩张前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DGF组织免疫组化染色:扩张术前表皮全层、真皮血管内皮细胞和皮肤附属器上皮细胞PDGF免疫组化染色强,胞外基质和成纤维细胞染色淡。免疫组化染色平均分值为1.65±0.46。扩张术后表皮全层、真皮血管内皮细胞、成纤维细胞、胞外基质和皮肤附属器上皮细胞均呈强阳性表达,免疫组化染色平均分值为2.68±0.32。与扩张前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VEGF组织免疫组化染色:扩张前表皮细胞基底层和真皮血管内皮细胞淡染,VEGF呈弱阳性表达,免疫组化染色平均分值为1.25±0.38。扩张术后除角质层外表皮全层染色,VEGF呈阳性表达;基底层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VEGF呈强阳性表达。成纤维细胞无明显染色,胞外基质基本无染色。免疫组化染色平均分值为2.70±0.43,与扩张前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HE染色光镜下表现:扩张前表皮细胞排列整齐,胶原纤维分布均匀,表皮钉突40倍光镜下每视野平均6.5±1.5个,真皮层毛细血管数目100倍光镜下每视野平均6.5±1.2个。扩张术后胶原纤维数量增加,部分排列紊乱;真皮成纤维细胞多见。表皮基底细胞增生明显,表皮钉突向真皮延伸,40倍光镜下每视野平均13.0±3.3个,与扩张术前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真皮层毛细血管数目100倍光镜下每视野平均12.4±2.2个,与扩张术前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电子显微镜下表现:扩张术前表皮基底细胞排列紧密,可见吞噬小泡,胞浆线粒体大部分完整,胞核不规则,异常染色质边集,有较多张力丝原纤维;胶原纤维以Ⅰ型为主、排列正常;成纤维细胞多数处于稳定期。扩张后表皮基底层细胞间隙增大,细胞核呈梭型,核仁发达,张力丝呈平行排列,线粒体增生,细胞间桥增宽;胶原纤维增多;纤维母细胞活跃。
结论:皮肤软组织扩张术能促使皮肤组织合成bFGF、PDGF和VEGF;生长因子分泌增多导致细胞分裂增殖加快,细胞外胶原基质成分增多,新生皮肤增加。因此,皮肤软组织扩张术能有效增加新生皮肤的生成,机制上与生长因子合成分泌增加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