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目前研究发现,VD的发生、发展与多种病理程序有关。有人认为HCY本身对血管及凝血系统的毒性作用,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抑制内皮细胞的增生;诱导单核细胞转变为泡沫细胞等。综上,高HCY血症在脑血管疾病的病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被认识,但还需更深刻的研究。C-反应蛋白在生理浓度下促进血管细胞和细胞内粘附分子的证确表达。但在急性炎症反应时期,血中CRP会迅速增加至正常血清中含量的1000倍以上。研究证实CRP不仅是炎症的一种指标,其本身也参与了炎症反应的过程,且有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正常较低浓度IL-6发挥中枢免疫介导、神经修复等生理作用,而缺血状态下高浓度的炎性细胞因子IL-6可能参与神经损伤。总之,IL—6水平影响脑缺血的病情及预后。在VD大鼠模型中,是否同时存在HCY、CRP和IL-6水平的变化及三种指标之间的关系,以及丁苯酞胶囊能否阻断慢性缺血性脑损伤中的多个病理环节,本实验通过建立血管性痴呆大鼠模型,分别测定海马区HCY、CRP和IL-6的水平,进一步探讨丁苯酞治疗VD的药理机制。方法第一部分:以SD老龄雄性大鼠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丁苯酞组。应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结扎法,结扎双侧颈总动脉的远近心端,并从中间剪断来制备VD动物模型,造模术后4周丁苯酞组给予丁苯酞软胶囊200mg/kg只,每日灌胃(丁苯酞用花生油稀释至2ml),一日一次,共四周;同时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则给予等量的花生油灌胃,每日一次,共四周。各组大鼠分别于灌胃四周后应用MG-2Y-型迷宫实验对其进行学习和记忆能力测试。第二部分:分别进行HE染色和NISSL染色,并观察各组大鼠海马组织的病理变化,采用ELISA法测定HCY,用SP等免疫组化技术,观察各组大鼠海马区组织CRP和IL-6的表达变化;结果1、Y迷宫实验:模型组大鼠的学习及记忆能力均明显下降,与模型组和丁苯酞组相比,假手术组学习达标所需电击次数最少,而正确记忆次数最多;丁苯酞组较模型组学习和记忆能力有所改善。2、HCY测定:模型组平均血浆Hcy水平明显高于假手术组;有显著性差异3、HE染色:假手术组海马区神经元排列规则致密,数量最多,细胞核大且圆,核仁清晰;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海马区神经元结构紊乱,数目最少,排列最松,细胞核固缩,深染,胞浆周围还有空晕;丁苯酞组神经元较模型组有所改善。4、NISSL染色:假手术组神经元清晰,细胞结构完整,胞浆中布满了深蓝色呈颗粒状的尼氏体;模型组细胞皱缩变形,体积变小,胞浆尼氏体着色浅淡;丁苯酞组较模型组有所改善。5、SP免疫组化CRP的变化:CRP的阳性表达产物显示黄色,位于细胞浆及细胞核内。模型组可见细胞浆和细胞核内有大量的棕黄色颗粒,染色较深;而假手术组CRP阳性细胞数目减少,着色变淡,丁苯酞组阳性细胞较模型组减少,染色变浅。6、SP免疫组化IL-6的表达:细胞胞浆中棕黄色颗粒者为阳性细胞。模型组着色最重,可见大量胞浆着色的阳性细胞;假手术组胞浆着色最淡;丁苯酞组胞浆呈弱染或者中度强度染色。结论丁苯酞胶囊可能通过降低HCY、CRP和IL-6的水平来改善VD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