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庸》是对孔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儒家哲学发展的开端。作为一部经典的中国传统典籍文化作品,两千多年来,其对中国乃至全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近年来,在中国传统文化热潮的促进下,《中庸》的翻译研究开始备受众多学者的关注。辜鸿铭是首位将《中庸》等儒家典籍翻泽成英文的中国人,他的翻译打破了传教士与汉学家对中国典籍翻译的垄断地位,他的《中庸》译本最为流传,深受西方读者的喜爱。目前的学者们多是从翻译规范论,功能对等论,归化异化策略等理论角度着手研究辜鸿铭的《中庸》译本。生态翻译学作为一个全新的翻译理论,是胡庚申教授在全球生态思潮下提出的。其将生态学与翻译学结合,将“翻译生态环境”、“翻译适应和选择”、“译者中心”、“三维转换”、“整合适应选择度”等概念引入翻译研究当中。自提出以来,该理论的研究内容不断深入,研究队伍逐步扩大,研究方法逐渐成熟。生态翻译理论为以《中庸》为代表的典籍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本文基于生态翻译学,从生态翻译学的翻译方法“三维转换”入手,通过大量实例来分析和研究辜鸿铭《中庸》译本的翻译过程。本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了辜鸿铭《中庸》译本的翻译:首先,介绍了《中庸》英译本的研究现状;其次,回顾了生态翻译学的核心概念,为“三维”分析部分做好铺垫;最后,从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三维的角度对辜鸿铭《中庸》译本进行了具体的分析。通过研究分析,本文有以下的几点发现:1.辜鸿铭《中庸》译本的翻译过程是译者不断适应翻译生态环境并对翻译策略和方法进行适应性选择的过程,因此生态翻译学对典籍翻译具有指导意义;2.辜鸿铭《中庸》译本中语言维中的词汇、句法、语篇各层面的适应性选择与文化维中的适应性选择彼此影响,相互促进,从而有助于实现最终的交际目的,即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相辅相成;3.辜鸿铭的《中庸》译本是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产物,可见翻译生态环境对翻译文本的产生至关重要;4.辜鸿铭译本重视对译文的整体把握和整体理解,更加强调从宏观层面传达原文的文化内涵。通过本研究可以发现,基于生态翻译学视角对中国典籍翻译进行研究,不仅有利于更好地在译文中体现典籍作品的文化价值和文化内涵,而且有利于中国典籍文化的对外传播和跨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