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外貌吸引力刻板印象现象在生活中比比皆是,对个体的生活和决策产生了重要影响。外貌吸引力刻板印象是个体有意识或无意识中表现出来的以貌取人现象,即个体通过他人外在容貌吸引力推断其内部心理品质的一种心理倾向。以往研究发现外貌吸引力刻板印象包含两种类型,一类是“美即好”刻板印象,即人们会将高吸引力面孔与积极特质联系起来,如友善的、温暖的、大方的;另一类是“丑即不好”刻板印象,即人们会将低吸引力面孔与消极特质联系起来,如冷漠的、无礼的、笨拙的。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美即好”和“丑即不好”都属于外貌吸引力刻板印象,但是其潜在的心理加工却存在差异。研究发现,个体在公共场合表达出“丑即不好”刻板印象会被评价为不礼貌的,同时可能受到谴责。因此,为了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社会规范,人们通常不愿意表现出“丑即不好”刻板印象。然而关于两种类型的外貌吸引力刻板印象在个体中是否有不同的神经表征,目前还没有研究者进行实验探讨。并且虽然前人已经对外貌吸引力刻板印象的神经表征进行了探讨,但是前人的研究将吸引力评价和好坏评价割裂开,用两种任务的共同脑区代表外貌吸引力刻板印象的神经加工;或者只关注了某些脑区在外貌吸引力刻板印象中的作用。根据外貌吸引力刻板印象的定义,研究者在探讨外貌吸引力刻板印象神经机制时,不能将对美丑的判断与对好坏的判断进行割裂。因此本次研究的目的是探究个体加工外貌吸引力刻板印象时的神经表征全貌,然后进一步探究两种外貌吸引力刻板印象的神经表征差异。研究将丰富外貌吸引力刻板印象的有关研究,有助于人们深入理解外貌吸引力刻板印象的本质以及‘美即好’刻板印象和‘丑即不好’刻板印象的关系。在社会交往中,个体除了会对他人形成积极或消极的整体印象,还会从社群和能动性两个维度去评价他人。社会认知中存在社群性和能动性两个维度,指人际交往中,个体会根据这两个维度对他人进行评价。其中社群特质主要指与他人合作沟通有关的特质,如友好的、真诚的、冷漠的、无礼的;而能动特质是指与个体在追求目标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特质,如勤奋的、聪明的、笨拙的、畏难的。研究发现,对他人社群特质和能动特质的感知上均存在外貌吸引力刻板印象。虽然外貌吸引力刻板印象同时表现在能动性品质评价和社群性品质评价上,但是前人并未去探讨哪个维度上的外貌吸引力刻板印象更强,即外貌吸引力对社群性评价的影响更大,还是对能动性评价的影响更大。因此,本研究将探究外貌吸引力刻板印象更多表现在哪种特质维度上,并且在神经层面是如何体现的。研究一从神经层面研究外貌吸引力刻板印象的加工,特别是对“丑即不好”和“美即好”的神经加工进行比较。研究一共招募了43名中国女大学生被试,被试在大脑功能成像扫描期间需要对屏幕中呈现的女性面孔照片以及特质词的符合程度做出评价。面孔照片包括6张高吸引力照片和6张低吸引力照片;特质词语包含6个积极特质词和6个消极特质词。行为数据分析结果显示,相较于低吸引力面孔和积极词的搭配,被试更认可高吸引力和积极词的搭配;相较于高吸引力和消极词的搭配,被试更认可低吸引力和消极词的搭配。神经成像数据分析显示,个体在加工外貌吸引力刻板印象任务时,一系列脑区包含梭状回、丘脑、前脑岛、楔前叶、颞下回、背外侧前额叶以及被内侧前额叶会在外貌吸引力刻板印象加工时出现激活。相较于‘美即好’刻板印象条件,左侧前脑岛,左侧背外侧前额叶和右侧背内侧前额叶在‘丑即不好’刻板印象条件中表现出了更强烈的激活。此外,研究发现在‘丑即不好’刻板印象条件下,左侧背外侧前额叶与前脑岛之间的连通性更强。研究二从行为和神经层面探究外貌吸引力刻板印象更多表现在哪种特质维度上。共有43名中国女大学生参加研究,被试在大脑功能成像扫描期间需要对屏幕中呈现的女性面孔照片以及特质词的符合程度做出评价。面孔照片包括12张吸引力水平不同的照片;特质词语包含6个社群词和6个能动词。出核磁扫描仓后,被试需进一步评估了实验中面孔材料的吸引力。行为数据分析发现面孔吸引力评分与社群特质评分的相关性显著高于与能动特质评分的相关性。功能性核磁共振结果显示,背内侧前额叶、颞顶联合区、外侧前额叶和外侧颞叶在社群性条件下激活更强。此外,仅在社群性品质判断任务中,面孔吸引力评分与背内侧前额叶和颞顶联合区的激活呈显著负相关。进一步的感兴趣区(ROI)分析发现,在社群性品质判断任务中,面孔吸引力评分与背内侧前额叶皮层(与吸引力判断相关的区域)呈显著负相关,而在能动性判断条件下不相关。综上所述,我们发现梭状回、丘脑、前脑岛、楔前叶、颞下回、背外侧前额叶以及被内侧前额叶会参与外貌吸引力刻板印象的加工。同时,目前的研究还发现,被试会抑制‘丑即不好’刻板印象的表达,这在行为层面和神经层面都有体现。最后研究发现外貌吸引力刻板印象更多表现在社群性判断上。本研究对外貌吸引力刻板印象的神经表征进行了全面的考察,加深了对外貌吸引力刻板印象发生发展的了解,也扩展了刻板印象领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