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概念源于自我效能感理论,本质上是指个体基于对自身情绪调节能力的主观评价而形成的一种自信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在个体应对突发情绪事件和管理自身情绪过程中发挥着积极作用,是影响情绪调节效果的重要变量,已经引起越来越多心理学研究者的重视。然而,目前关于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结构的探讨主要是基于西方的文化背景,缺乏本土化的研究;现有研究虽然证实了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作用,但未深入揭示其作用机制;至于哪些因素影响着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目前也缺乏理论和实证研究。因此,深入系统地对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开展以教育应用为导向的基础性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将进一步丰富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理论,并为情绪教育实践提出可供借鉴的思路。本论文在梳理和分析已有文献的基础上,结合中国文化特点,以大学生为对象,研究了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结构、作用机制、影响因素等问题,以探明中国文化背景下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结构,深入揭示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作用机制,探索引起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改变的影响因素。论文的实证研究分为三个部分,包括六个具体研究。第一部分的实证研究探索了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结构,并对大学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作了现状调查。研究1基于Caprara等人的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量表,编制了具有良好心理测量学指标的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问卷,探明了中国文化背景下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结构。作为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结构的初步应用,研究2对大学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现状作了调查。第二部分的实证研究主要关注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作用机制。研究3构建了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情绪调节策略与情绪间的关系模型,探讨了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影响情绪体验的具体机制。研究4运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采取双选择oddball范式,在脑电反应层面测查了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对个体加工负性情绪刺激的影响。第三部分的实证研究初步探索了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研究5和研究6分别考察了掌握经验和他人评价两类代表性的效能信息对个体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影响。上述实证研究所获得的结论如下:1.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由感受正性情绪自我效能感、调节正性情绪自我效能感、调节沮丧/痛苦情绪自我效能感和调节生气/愤怒情绪自我效能感四个维度构成,且四维度的《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问卷》心理测量学指标较为理想。2.大学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总体上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但结构失衡。大学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具有以下特点:(1)感受和调节正性情绪的效能感比较高,而调节沮丧/痛苦情绪效能感和调节生气/愤怒情绪效能感比较低;(2)女生感受正性情绪效能感显著高于男生,男生调节沮丧/痛苦情绪效能感和调节生气/愤怒情绪效能感显著高于女生;(3)理科专业大学生调节生气/愤怒情绪的效能感显著高于文科专业大学生;(4)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不存在显著的年级差异。3.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对个体情绪的影响部分是以认知重评为中介的。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除了直接影响情绪外,还主要通过个体采取有效的情绪调节策略(认知重评)作用于情绪。4.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高低组被试加工负性情绪刺激时的脑电反应表现出不同的模式:在早期的感知觉加工阶段(N1和N2),效能感高低组被试都表现出对负性情绪刺激显著的脑反应;在晚期认知参与加工阶段(P3),效能感低分组被试对负性刺激进行了较强的抑制加工,而效能感高分组被试对中等负性刺激有较少抑制。5.掌握经验使大学生“调节正性情绪效能感”、“调节沮丧/痛苦情绪效能感”、“调节生气/愤怒情绪效能感”以及总体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有了显著提高。6.他人评价对大学生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没有显著性影响。本论文的主要创新之处在于:突破了以往研究中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结构框架;构建了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认知重评与情绪间的关系模型,揭示了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主要通过认知重评作用于情绪体验的具体机制,并运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在脑电反应层面初步探索了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对个体加工负性情绪刺激的影响;检验了两个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所得研究结果既丰富了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和自我效能感的相关理论,也对提升大学生的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开展大学生的情绪教育具有实践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