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口老龄化是当代各国共同面临着的严峻问题。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早已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养老问题也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今天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老年人的物质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和满足的同时,他们的精神需求问题凸显了出来。如何解决老年人精神需求问题,是我国面临的又一新难题,也是急需解决的社会养老问题。当前,我国社会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原有的二元城乡结构被逐渐打破,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这就使得农村出现了一大批留守老人群体,而这一群体在养老及精神需求方面有着自己的特殊性。关注和满足这一特殊群体的精神需求,是亟待解决而又十分艰巨的任务。本文从我国农村留守老人的精神需求出发,通过文献分析法和数据分析等方法,分析和总结了我国农村留守老人精神需求方面存在的问题以及成因,并借鉴国内外优秀的经验,为解决当前我国农村留守老人精神需求方面的问题提出建议。本文除引文外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农村留守老人精神需求相关的理论阐述。首先主要对马克思精神需求理论进行了梳理,并对精神需求做了科学界定。其次对农村留守老人及其精神需求做了理论阐释,说明了研究农村留守老人精神需求的意义。第二部分是我国农村留守老人的精神需求满足的现状的描述。主要论述了现阶段我国满足农村留守老人精神需求方面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成绩包括精神需求满足的物质保障条件进一步发展和对精神需求满足的重视度日益提升。存在的问题包括农村留守老人精神生活方式单一、情感需求的缺失、被尊重的需求得不到满足以及获取外界信息的需求的缺失。第三部分是我国农村留守老人的精神需求问题的成因。其中农村社会生产力发展不足是造成问题的根本原因;各级政府管理不到位是造成问题的主要原因;家庭成员的疏忽是造成老年人精神需求问题的促成原因;老年人自身素质是造成其精神需求问题的主观原因。第四部分是解决我国农村留守老人的精神需求问题的途径和对策。大力发展生产力为解决老年人精神需求提供物质保障,要不断提高农民收入,提升文化生产力;加强各级府投入为解决农村留守老人精神需求问题提供制度保障;加强子女教育为农村留守老人精神需求提供有利环境;增强老年人素质为为农村留守老人精神需求提供主观条件,要提升老人自身综合素质和自我慰藉的能力,鼓励引导老年人积极参加集体活动。精神需求的满足是养老的一方面,精神需求问题有相对独立性,解决老年人精神需求直接关系到老年人自身健康、生活质量以及国家的稳定发展。所以我们要加强对留守老人精神需求的重视,关注他们的精神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