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二氧化碳(CO2)、氧化亚氮(N2O)、甲烷(CH4)等温室气体所引起的气候变暖已成为最为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农田具有非常大的温室气体减排潜力,通过添加有机物料(动物粪肥和作物秸秆)不仅可以保持土壤生产力、改善土壤肥力,还能够提高土壤有机碳(SOC)含量,将大气CO2以SOC的形式固定在土壤中来减缓温室效应,目前,有机物料还田已成为重要的减缓气候变暖的农业措施。由于不同区域的气候条件、管理措施、土
【基金项目】
: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重点项目-关中平原果园土壤含氮气体损失对节水灌溉的响应及其内在机理(编号:2021JZ-16);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氧化碳(CO2)、氧化亚氮(N2O)、甲烷(CH4)等温室气体所引起的气候变暖已成为最为关注的环境问题之一。农田具有非常大的温室气体减排潜力,通过添加有机物料(动物粪肥和作物秸秆)不仅可以保持土壤生产力、改善土壤肥力,还能够提高土壤有机碳(SOC)含量,将大气CO2以SOC的形式固定在土壤中来减缓温室效应,目前,有机物料还田已成为重要的减缓气候变暖的农业措施。由于不同区域的气候条件、管理措施、土壤性质等因素的不同,导致添加有机物料的“固碳”和“减排”的效果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本研究拟利用Meta综合分析方法明确土壤固碳、CH4和N2O减排的主要驱动因子,定量评价添加有机物料对土壤固碳速率、CH4和N2O年排放量以及全球增温潜势(GWP)的综合影响,有助于科学评价有机物料的合理施用在减缓气候变暖方面作出的贡献,助力早日实现农业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选取“氧化亚氮”、“甲烷”、“温室气体”、“全球增温潜势”、“有机物料”、“nitrous oxide”、“methane”、“greenhouse gas”、“GWP”和“organic amendments”等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检索关于农田SOC含量、N2O和CH4排放的相关文献,共筛选出文献207篇和有效数据1344个,对大量数据进行科学整理并进行Meta分析,定量评价不同影响因素下添加有机物料对土壤固碳速率、CH4和N2O年排放量以及GWP的综合影响。Meta分析结果表明:(1)施化肥土壤年均固碳量与试验时间呈显著负相关性(r~2=0.45,p<0.05);添加有机物料后土壤年均固碳量与试验时间也呈显著负相关性(r~2=0.43,p<0.05)。年均温度为≤10℃、年均降水量为≤600mm的气候条件下添加有机物料,SOC含量及储量增幅最大。有机物料还田下一年一熟制对SOC含量及储量增加效应好于一年两熟制。翻耕处理SOC含量及储量增加幅度好于免耕和旋耕处理。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中,相比水田、水旱轮作,旱地农田SOC含量及储量增幅最高。添加有机物料后SOC储量在还田年限10~20年时增幅最大。(2)N2O累积排放量、N2O排放系数、单位产量N2O排放量、单位产量GWP与施氮量均没有相关性。在亚热带地区添加有机物料,N2O排放系数和作物产量显著增加、单位产量N2O排放量显著减少。年均降水量为>1000mm、年均温度为>15℃的气候条件下添加有机物料,最能显著增加N2O排放系数和作物产量,单位产量N2O排放量显著减少效果最好。在酸性(p H≤6.5)土壤中添加有机物料,单位产量N2O排放量显著减少效果最好,N2O排放系数和作物产量显著增加。在总氮≤0.6 g·kg-1、SOC≤8g·kg-1的农田土壤中添加有机物料能够显著减少单位产量N2O排放量。施用粪肥可以显著减少单位产量N2O排放量,作物产量显著增加。当施氮量为100~200 kg·hm-2时,既能使小麦和玉米高产的同时,又能最大限度降低单位产量GWP。施用粪肥能显著提高N2O排放量、旱地GWP和作物产量。(3)稻田CH4排放量与施氮量呈显著负相关性(r~2=0.2,p<0.05)。N2O排放系数、单位产量N2O排放量与施氮量之间没有显著相关性,单位产量GWP与施氮量呈显著对数负相关性(r~2=0.24,p<0.05)。在年均降水量为>1400 mm、年均温度为15~17℃的气候条件下添加有机物料,稻田CH4排放、N2O排放系数和作物产量显著增加。在总氮>2 g·kg-1、SOC>20 g·kg-1的稻田土壤中添加有机物料,稻田CH4排放、N2O排放系数和作物产量显著增加。在酸性土壤(p H≤6.5)中添加有机物料,稻田CH4排放、N2O排放系数显著增加。添加有机物料(粪肥、秸秆)、施肥方式(一次性施肥、基肥+追肥)都能显著提高稻田CH4排放量。采用分次施肥(基肥+追肥)的方式可以显著提高稻田N2O排放系数和籽粒产量,施用粪肥也可以显著提高稻田N2O排放系数。当施氮量<200 kg·hm-2时,既能保证水稻高产的基础上,又能最大限度降低GWP,使单位产量GWP保持较低的水平。在水稻种植时,让秸秆代替粪肥作为有机物料,可以在不降低水稻产量的同时,降低单位产量GWP。综上所述,不同气候条件、土壤性质、田间管理措施等因素下添加有机物料均能显著提高SOC含量及储量。农田生态系统表现为大气CO2吸收的汇,N2O和CH4的排放源。当施氮量为100~200 kg·hm-2时,在保证小麦、玉米和水稻高产的基础上,又能最大限度降低单位产量GWP。
其他文献
渭北旱塬是最大的苹果连片种植产区,大多数的果园都是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种植,经历40多年的发展,该地区的果园步入了一个衰老的时期。因此大量的果园开始改建,但由于土地面积有限,多数果树只能在原地进行再植。老化苹果园土壤退化,导致新栽植的苹果幼树出现营养不足,土壤缺少养分或毒性物质含量过高,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因此试验以重茬再植三年果园为试材,设置六个处理分别为农户模式、单施化肥、菌剂+化肥、有机肥
新时代工会工作与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结合点,是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发挥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新时代工会工作与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切入点,是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根本方针,发挥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新时代工会工作与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结合点和切入点,体现了党的二十大对新时代工会工作的新要求,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重要论述在新时代工会工作中的具体表现。新时代工会工作要团结引导广
在农业实践中为提高作物产量向农田中施加了大量的工业化肥,化肥的过量使用对土壤造成了严重破坏,导致土地板结、土壤肥力下降,进而影响作物产量。研究表明风化煤内部的腐殖酸有提高土壤肥力和增加作物产量的效果。过去多采用物理化学方法将风化煤内部的腐殖酸直接提取利用,但这种提取方法步骤繁琐、提取率低,易污染环境。而生物降解法具有绿色、环保、易于操作的特点。此外,表面活性剂对微生物降解产生的影响尚不清楚。因此,
黄土高原主要存在的生态问题是水土流失严重,由于其特殊的地形地貌以及复杂的土壤侵蚀过程,使得该地区生态治理困难重重。本文以黄土台塬沟壑区的王东沟流域和黄土丘陵沟壑区的庙沟流域为研究区,基于气象数据、数字高程模型(DEM)、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融合野外原位采样、室内实验分析等研究手段,运用GIS和RUSLE技术,定量评估了两个流域2015年土壤侵蚀空间分布特征,研究了土地利用、植被覆盖度和坡度的单独或协
引汉济渭工程是陕西省境内的一项大型跨流域调水工程,其主要作用是将汉江的水资源拦截并输送至关中地区,以缓解沿线受水地区水资源匮乏与经济发展的矛盾。许多研究发现水库建成之后,水位的周期性变化会让库区消落带植物群落在水淹、缺氧等多因素的胁迫下大量死亡,并发生高等植物向低等植物转变的逆演替。这些变化的过程中会伴随着氮、磷等无机元素以及溶解性有机碳、有机氮等有机物质的循环过程的改变,使水库水质变差,发生水体
土壤镉(Cd)污染和稻米Cd超标是近年来我国农业生产中面临的重要问题,对受污染耕地进行治理,实现稻米安全生产是当前我国农业环境领域的重要任务。生物质炭作为一种多功能材料,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土壤Cd等重金属污染治理,但是不同来源的生物质炭以及改性生物质炭对土壤-水稻系统Cd生物有效性的影响还缺乏系统研究。本研究以我国南方典型Cd污染水稻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30 t.ha-1的用量下玉米
中国西北部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地面积大且光照充足,是主要的粮食生产储备地。但是该地域多为粗质地土壤,土壤砂粒含量高、黏粉粒含量低,有机质匮乏且难以积累,同时水资源稀缺,土壤保水蓄肥能力差,显著限制了地域内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改良土壤,快速提高土地生产力,本研究选择该地域中的晋陕蒙接壤区,通过室内盆栽试验和田间原位试验,研究不同外源有机物和黏土矿物添加对土壤理化性状及作物生长的影响。得到以下研究结论:
<正>一、问题提出:审视当下流行的复习课高三复习课看似简单,实则不易,想让每一堂复习课有效、实用更是困难。许多教师在复习课上忽视学情调研,只专注于落实应考三部曲——“考什么”“怎么考”“如何做”。褚树荣老师曾犀利地指出:“多数复习课的程序大同小异:考点解释——真题回顾——典型例题——方法总结——练习迁移。这样的环节确有合理的逻辑,但是千人一课,便觉乏味。”
近年来,鸡粪沼气工程得到了推广与应用。四环素(TC)是鸡场养殖过程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抗生素。但是有关TC对鸡粪厌氧消化的影响以及厌氧消化过程对TC的削减都还不明确。本研究通过批次实验和连续实验研究TC对鸡粪厌氧消化的影响,阐明不同浓度TC对鸡粪厌氧消化产甲烷性能的影响,查明TC对厌氧消化水解、酸化、乙酸化以及甲烷化的影响,查明厌氧消化对TC的去除效果,明晰鸡粪厌氧消化后TC在沼渣以及沼液中的分布特征
黄土高原是世界上黄土分布最集中、面积最大的地区,其成土母质黄土具有大孔隙、垂直节理、凝聚力差、遇水易破碎、抗蚀性弱等特性,加之降雨集中、人类活动日益频繁,使黄土高原原本敏感的生态环境更加脆弱,滑坡、湿陷、土体破坏变形失稳等灾害频发,严重影响了本地区的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黄土的宏观力学行为与其结构特性密不可分。目前,针对黄土区土壤结构稳定性已开展了大量研究,主要通过宏观直剪切试验、无侧限压缩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