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古以来,中国绘画艺术又可称之为丹青艺术,从中可以看出色彩与中国绘画有着不解之缘,并且在绘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中国绘画历史悠久,有着鲜明的艺术风格和浓郁的民族特色,人们对色彩的认识和运用也具有其独特的风格,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呈现出丰富多彩形式。绘画设色理论从“五色观”到谢赫的“随类赋彩”,再到后来“墨分五色”的说法,都是人们对于色彩的认识、探索、研究,形成一系列与之相适应的基本规律,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无不体现着中国哲学思想在美术领域中的体现,使其具有鲜明的哲学性,丰富寓意的象征性及主观表达的情感性。通过对“随类赋彩”中的“类”不同角度的分析及认识,明确了,“类”已经是主体对客观事物、色彩情意进行分类整合后体现人的情感意象,所以这样的“类“实质就是体现人,体现人的智慧,当然也是体现人自身所把握到的宇宙规律。中国传统绘画中色彩的运用是主观化的美性心里的类相色彩,在色彩的运用上并不是对事物本身颜色的真实写照,而是将客观事实对象合成若干类别,主体将按其类别进行整理,而后体现人的情感精神,主观上首先不考虑事物在光影下产生的颜色变化,有着强烈的主观性和意念性。所以这种色彩观念深受中国传统中“天人合一、物与神游”的审美心理的影响。本文经过对文献资料的查阅,各种学说相比较,全面解读中国画“随类赋彩”的色彩绘画理论,随类,我们可以理解是绘画主体认识客体物象色彩的行为;赋彩,是绘画主体用色彩创造本体的行为,两者完整地构成了绘画主体行为,从认识色彩到表现色彩的全过程。文章主要通过对“类”的阐述,分析“类”之色彩的意义即物理性物体固有色;心理性人主观情感表达的色彩。总结这种心理性的“类”色对中国绘画设色所形成的性格特点具有很重要的影响。然而随着时代发展“类”色的主观性在实践中形成新的内涵,总结“类”之主观性设色对中国画设色审美特点具有很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