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机制,运用清单分析、等标负荷和聚类分析、控制区划等方法,对江苏省农业面源污染源、影响因子、空间分布特征等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江苏省农业面源污染化学需氧量(COD)、全氮(TN)、全磷(TP)污染物排放量分别为155.23×104t/a、62.34×104t/a、9.05×104t/a,相应的绝对等标排放量分别为7.76×104t/a、62.34×104t/a、45.23×104t/a。农业面源污染物COD、 TN、TP的全省平均排放浓度分别为6.25mg/1、2.53mg/1、0.36mg/1,排放浓度地区差异显示苏北>苏中>苏南。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水质指数显示,江苏省均值为2.10,达到中度污染状态。其中徐州、连云港、宿迁处于严重污染状态;淮安、盐城、泰州处于中度污染状态;南通、扬州处于轻度污染状态;南京处于警戒状态;无锡、常州、苏州、镇江处于安全状态。全省农业面源污染的主要污染物依次是TN、TP,其贡献率分别为54.71%和38.86%;主要污染源依次是化肥施用、畜禽养殖、人粪尿、水产养殖,其贡献率分别为30.75%、24.94%、16.85%、15.28%。在国土面积、农业产值和农村人口几大因子中,农业产值是与污染物排放量相关性程度最高的因子。对“压力”和“状态”的表征量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江苏省农业面源污染“压力”与“状态”的空间分布特征基本一致。根据控制区划法将江苏省划分为农业面源污染一级控制区(污染敏感性)4个、二级控制区(污染类型、污染控制方向)10个。在核算江苏省农业面源污染水环境容量的基础上,分别按区域、污染物、污染源进行农业面源污染的削减负荷分配。在上述分析研究结果的基础上,结合江苏省农业面源污染的控制分区,提出了主要农业面源污染源的控制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