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次研究对象是肝郁脾虚型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的患者,观察患者在予以当归芍药散配合针刺疗法治疗与单用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治疗后的疗效对比,浅谈当归芍药散的选方依据以及针刺疗法的选穴依据,为中医治疗该病提供依据和方法。方法选择从2018年3月至2019年10月在武汉市中心医院就诊并且符合试验标准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病(肝郁脾虚型)患者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患者各32例。对照组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治疗,456毫克/次,3次/天,口服,共治疗12周。治疗组给予当归芍药散配合针刺疗法治疗,所有中药及其制剂均由湖北天济中药饮片公司提供,每天1剂,每天2次,均饭后1小时服用,每袋煎剂约为200毫升;取丰隆、太冲、肝俞、脾俞、足三里、三阴交、内关、阴陵泉穴等穴位进行针刺治疗,穴位常规消毒,取30毫米×40毫米的毫针施以常规针刺,有针感后停止进针并留针,隔天针刺1次,每周三次,每次留针30分钟。两组均治疗12周,治疗前后分别评定一次中医的单项症状积分、中医症状总积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肝脏B超等指标。结果1.治疗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症状总积分有明显改善,治疗组患者中医症状总积分与对照组进行组间比较,治疗组比对照组减少程度大,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依据诊断标准,治疗组改善症状的有效率90.63%高于对照组的56.25%,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经过12周治疗后,治疗组予以治疗前后在胁肋胀闷、抑郁不舒、倦怠乏力、腹痛欲泻等主要症状以及腹胀不适、食欲不振、恶心欲吐、时欲太息等次要症状积分上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在胁肋胀闷、抑郁不舒、倦怠乏力、腹痛欲泻等主要症状积分治疗前后比较,P>0.05,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即对照组在改善主要症状上没有明显的效果。而治疗组在改善胁肋胀闷、抑郁不舒、腹痛欲泻、食欲不振等症状时,较对照组效果明显,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将血清学检查中的TC、TG、AST、ALT指标与治疗前相比较,有明显改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将两组数据进行组间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将治疗前后两组TC、TG、AST、ALT的统计结果根据血清学指标疗效评价标准进行评估,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有效率为78.13%。4.经12周治疗后,两组治疗前后肝脏B超对比,治疗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的有效率分别为84.38%、53.13%,治疗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5.此次临床研究的过程中,全程进行安全指标的评定,64名患者治疗前后均未出现任何过敏现象以及不良反应,每次一般生命体征的检测均处于正常范围,无明显异常;三大常规、肾功能五项、十二导联心电图检查均未出现明显变化。结论运用当归芍药散配合针刺疗法治疗肝郁脾虚型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既可以显著改善患者胁肋胀闷、抑郁不舒、倦怠乏力、腹痛欲泻等主要症状,又可以显著改善腹胀不适、食欲不振、恶心欲吐、时欲太息等次要症状,而且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患者的TC、TG、AST、ALT等血清学指标,改善患者肝脏B超指标,本次临床研究安全性好,治疗效果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