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DHA对高饱和脂肪酸负荷所致肝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与分子机制。方法:活体动物实验以SD大雄鼠作为研究对象,分别设置阴性对照组、阳性高饱和脂肪酸组、DHA大剂量干预组、DHA小剂量干预组共四组。分别以饲喂4周和8周作为观察时间点,通过肝脏形态分析、HE染色、油红O染色、Masson染色、生化指标测定以及Real-time PCR等方法来观察分析DHA对肝细胞在高饱和脂肪酸负荷下的保护作用以及分子机制。离体细胞实验以L02肝细胞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显微镜观察、油红O染色以及ALT测定来确定高饱和脂肪酸细胞模型中饱和脂肪酸的孵育浓度,再通过高饱和脂肪酸孵育时间梯度得到最优孵育时间,最后设置3个细胞实验组,其中包括:阳性高饱和脂肪酸组、DHA干预组、PBA干预组。采用细胞形态分析、Real-time PCR等方法观察检测各组别中各因子的表达情况。结果:动物实验中,阳性高饱和脂肪酸组出现大面积脂质聚集、炎性浸染,并出现部分纤维化,血脂测定中总胆固醇含量、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显著增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显著降低,且该组肝酶活力普遍增加,炎性指标因子、纤维化指标因子以及UPR指标因子普遍上调,而DHA干预组,特别是DHA小剂量干预组,在脂质聚集、细胞形态、血脂含量、肝酶活力、炎性指标因子、纤维化指标因子以及UPR指标因子都显示较阳性高饱和脂肪酸组较好的干预作用。细胞实验中,阳性高饱和脂肪酸组和DTT阳性对照的各个炎性指标因子和UPR指标因子普遍上调,而DHA干预组以及PBA干预组中的各个指标因子普遍下调。结论:通过上述两方面的实验分析得出,高饱和脂肪酸负荷会引起肝细胞内脂滴大量聚集,进而引发了ERS,最终导致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和纤维化损伤的发生,而DHA则通过改变肝细胞脂质负荷环境,降低了脂质向肝细胞的聚集,进而降低ERS程度,从而延缓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和纤维化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