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论述: 第一部分 体外感染HSV-2模型的构建 目的:体外构建VK2/E6E7细胞及Vero细胞HSV-2感染模型,确定建模VK2/E6E7细胞、Vero细胞与HSV-2的最佳比例,明确HSV-2感染VK2/E6E7及Vero细胞的时间效应,为研究HSV-2致病机理及探索防治HSV-2方法奠定基础。 方法:将VK2/E6E7细胞与HSV-2病毒共孵育,采用倒置显微镜和透射电镜观察HSV-2感染VK2/E6E7细胞变化;倒置显微镜观察HSV-2感染Vero细胞变化。测定病毒滴度,采用Reed-Muench两氏法计算 TCID50。选用不同浓度的病毒液与细胞共孵育,确定建模时HSV-2与VK2/E6E7细胞、Vero细胞最佳比例;在病毒与细胞最佳比例确定的前提下,将病毒与细胞共孵育,自接种病毒开始计时,每隔1h于倒置显微镜观察VK2/E6E7及Vero细胞感染HSV-2的病变情况,观测HSV-2感染VK2/E6E7细胞及Vero细胞的时间效应。 结果:倒置显微镜下见VK2/E6E7细胞变圆,融合,形态失常。透射电镜显示:VK2/E6E7细胞与HSV-2共孵育后,VK2/E6E7细胞结构破坏,胞核胞浆内均可见大量完整的及囊泡状不完整的病毒颗粒。倒置显微镜下见Vero细胞变圆,融合,脱壁,迅速死亡。测定HSV-2 TCID50为10-5.625/ml;96孔板每孔接种8000个VK2/E6E7细胞,与100μl10-2HSV-2病毒共孵育24h及96孔板每孔接种6000个Vero细胞,与100μl10-1HSV-2病毒共孵育24h,可致50%细胞死亡;HSV-2分别与VK2/E6E7细胞和Vero细胞共孵育,两种细胞均于12h开始出现细胞病变(CPE),细胞变圆,24h、48h则更加明显,48h时可见大部分细胞死亡。 结论:HSV-2可体外感染VK2/E6E7与Vero细胞,并可在细胞内完成复制增殖,最终破坏细胞正常结构。建模最佳条件为:100μl10-2HSV-2病毒与8000个VK2/E6E7细胞共孵育24h,100μl10-1HSV-2病毒与Vero细胞共孵育24h,最终使细胞死亡达到50%。CPE随着细胞与病毒共孵育时间的增加而愈明显。 第二部分 洁泽1号及其主要成分对HSV-2干预作用的体外实验研究 目的:确定洁泽1号及其主要药物成分小檗碱对VK2/E6E7细胞及Vero细胞的最低无细胞毒浓度,研究洁泽1号及其君药主要成份小檗碱对感染HSV-2的干预作用。 方法:MTT法确定洁泽1号、小檗碱、阿昔洛韦对VK2/E6E7细胞及Vero细胞的毒性作用;根据MTT结果将每种药物配制成高中低等几个实验浓度备用。细胞贴壁后,按如下分组进行处理:空白对照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洁泽1号组、小檗碱组、阿昔洛韦组。24h后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反映各药物对HSV-2感染VK2/E6E7细胞及Vero细胞的干预作用。 结果:1.洁泽1号、小檗碱、阿昔洛韦对VK2/E6E7细胞的毒性作用:药物与细胞共孵育24h时,洁泽1号对VK2/E6E7细胞的IC50为173.417mg/ml,IC10为20.46mg/ml;小檗碱对VK2/E6E7细胞的IC50为13.928μmol/L,IC10为1.891μmolL。阿昔洛韦对VK2/E6E7细胞的IC50为4.183mg/ml,IC101.543mg/ml。2.洁泽1号、小檗碱、阿昔洛韦对Vero细胞的毒性作用:药物与细胞共孵育24h时,洁泽1号对Vero细胞的IC50为227.155mg/ml,IC10为16.816mg/ml;小檗碱对Vero细胞的IC50为1681.66μmol/L,IC10为3.28μmol/L;阿昔洛韦对Vero细胞的IC50为18.762mg/ml,IC10为0.964mg/ml。3.HSV-2感染VK2/E6E7细胞模型中:模型组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浓度的小檗碱(4μmol/L→0.25μmol/L)对HSV-2均有抑制作用,4μmol/L、2μmol/L、1μmol/L、0.5μmol/L、0.25μmol/L组分别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p<0.05;p<0.05;p<0.05),分别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p<0.05;p<0.05;p<0.05);2μmol/L组与4μmol/L、1μmol/L、0.5μmol/L、0.25μmol/L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p<0.05;p<0.05),1μmol/L组分别与4μmol/L、0.5μmol/L、0.25μmol/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p<0.05)。结合病毒抑制率和CPE,洁泽1号、小檗碱、ACV对VK2E6E7细胞体外实验最佳浓度分别为6.25mg/ml、1μmol/L、0.15625mg/ml。4.在HSV-2感染Vero细胞模型中,模型组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浓度的洁泽1号(12.5mg/ml→3.125mg/ml)对HSV-2均有抑制作用,12.5mg/ml、6.25mg/ml、3.125mg/ml组分别与模型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p<0.05);12.5mg/ml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25mg/ml、3.125mg/ml组分别与正常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6.25mg/ml、3.125mg/ml组分别与12.5mg/ml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6.25mg/ml组与3.125mg/ml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浓度的小檗碱(6.25μmol/L→1.5625μmol/L)对HSV-2均有抑制作用,6.25μmol/L、3.125μmol/L、1.5625μmol/L组分别与模型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p<0.05);6.25μmol/L、3.125μmol/L、1.5625mg/ml组分别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p<0.05);3.125μmol/L、1.5625μmol/L组分别与6.25μmol/L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5),3.125μmol/L组与1.5625μmol/L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洁泽1号及小檗碱均能对病毒产生抑制作用,并且抑制作用的强弱与药物浓度有关。该抑制作用可能是药物对病毒的直接杀伤作用或者是药物抑制了病毒粘附、穿入、复制中的任一环节。其具体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 第三部分 洁泽1号及其主要成份小檗碱对HSV-2 VP16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研究洁泽1号、小檗碱对HSV-2感染宿主细胞后病毒间层蛋白VP16的影响,探讨洁泽1号抗HSV-2感染的可能途径或机制。 方法:设置正常细胞对照组、模型组(M)、洁泽1号组(JV)、小檗碱组(BV)、阿昔洛韦组(AV)。基于MTT结果,选择最佳实验浓度,待细胞贴壁后,按上述分组对细胞进行处理,再继续培养24h,提取总蛋白,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病毒间层蛋白VP16的表达。 结果:1.培养皿(d=10cm)中VK2/E6E7细胞长满后与10-3HSV-2共孵育24h,使用洁泽1号(批号20120810),Western blotting检测VP16蛋白表达,模型组及各药物组未检测到VP16目的蛋白表达。按100μl10-2病毒与8000个VK2/E6E7细胞比例造模,使用洁泽1号(批号20140308)后,实验结果显示:模型组与正常组相比VP16蛋白表达量显著增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洁泽1号组、阿昔洛韦组、小檗碱组分别与模型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1;p<0.01)。洁泽1号组、小檗碱组、阿昔洛韦组分别与正常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1;p<0.01)。洁泽1号组与阿昔洛韦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檗碱组分别与阿昔洛韦组、洁泽1号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1)。2.培养皿(d=10cm)中铺满Vero细胞与10-3HSV-2共孵育24h,用洁泽1号(批号20120810)干预。模型组与正常组相比VP16蛋白表达量增多,差异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洁泽1号组、小檗碱组、阿昔洛韦分别与模型组相比,VP16表达量明显减少,结果有极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p<0.01;p<0.01)。洁泽1号组、小檗碱组分别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1),阿昔洛韦组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洁泽1号组、小檗碱组分别与阿昔洛韦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1),洁泽1号组与小檗碱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洁泽1号及其主要成分小檗碱可以抑制HSV-2感染VK2/E6E7和Vero细胞后其间层蛋白VP16的表达,可能为药物抑制了病毒的复制,或是药物抑制了病毒在细胞-细胞感染。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