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慰之爱——莎士比亚“善良天使”十四行诗的双重主题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q51575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集》的154首诗歌大体可以分为两组,第一组从第1首到126首,献给诗人的一位男性青年贵族朋友;第二组从第127首到152首,写给或讲到一位深色皮肤的女人;最后两首借希腊典故咏叹爱情,同前两组诗都无关。这一种看法已为大家广泛接受。其中第一组126首十四行诗,被称为是“善的天使十四行诗”,是整个诗集的主体。爱是这一组十四行诗主题的集中体现。本文就十四行诗中体现的爱的含义的两个层面和爱战胜时间达到永恒的功用进行探讨。 引论部分是关于十四行诗的相关研究和评论的综述。 第一章从文艺复兴时期的友谊理想这一角度分析这组诗的友谊主题。莎士比亚所处的时代的特点及诗人的生活背景密切关系着对其诗歌的主题的理解。新历史主义者致力于恢复文学研究的历史维度,把作品的社会文化语境、作品与其他文本的关系、作品与文学史的关系,视为文学研究的重要因素。本章依据这一理论,结合伊丽莎白时代的社会惯例和非话语实践探讨这部诗集的主题,认为这组诗这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的友谊理想。 第二章结合西方文学中的男性同性恋传统分析这组十四行诗的同性恋情主题。诗中男性说话人和他歌颂的青年之间关系之间的关系有时竟已超越了单纯的友谊而表现出的同性恋情关系。这一组诗中有大量篇幅鲜明显示了是说话人的和他歌颂的青年的这种关系。这是古希腊蔚然成风的男同性恋在英国文艺复兴时期再度成为风尚的表现。笔者对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里表现出来的男子同性欲望进行了弗洛伊德式的心理分析。 第三章是爱战胜时间和死亡达到永恒的这一爱之功用主题的探讨。时间一词在这一组诗中出现了78次之多,且多被描写为饕餮的、捷足的,具有摧毁一切的威力。然而,爱能战胜时间和死亡,具体表现为不但诗人讴歌的对象能在诗中获得永生;而且由于对爱友持久的爱被反复强调,诗人得益于自己的爱也会因而不朽。 总之,这组诗的主题是对爱的热烈颂扬。但由于莎士比亚所处的时代的特点和人性的复杂多面,这一主题又可阐释为文艺复兴时期的友谊理想和类似于古希腊爱情哲学中男子同性恋情这两种变奏的交响。然而无论作何解释,这种爱能爱战胜时间和死亡达到永恒。
其他文献
歌德曾经说过,音乐家必须不断地反身自省,培养自己最内在的东西,以便使它转向外界。作为音乐节目的驾驭者,很多人会简单地把他理解为一个歌曲串联者,事实真的那么简单吗?随着
“翻译腔”一词广见于译界学者著作之中,但多以感性评价或基于语言学理论的定义形式出现,至今仍无对这一概念完整而系统的解释和研究。因此,翻译腔研究至今尚缺少强有力的理论支
伯纳德·马拉默德(Bernard Malamud, 1914-1986)是与艾萨克·辛格,索尔·贝娄齐名的美国当代犹太作家,以其作品中突出的“犹太性”称著于世。作为一位具有人文主义精神的犹太
英语作为我国基础教育的三大主科之一,它的教与学一直以来都广受关注。而中学英语教学尤其是中学英语语音教学和词汇教学,作为英语教育的基础,更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我国现行中
经典叙事学通过对作品抽象的叙事结构分析,研究小说文本的艺术特点,重在对具体文本中文字表达及叙事技巧的探究。而女性主义意味着主体经验与性别政治,具有概括性、模仿性和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