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东南亚各国历来都是处在世界体系的边缘地带。冷战结束以后,亚太地区国际格局逐渐向多极化方向发展。东盟认识到排除大国在东南亚地区的影响是不现实的,必须在大国力量相互制衡中维护地区稳定、繁荣。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东盟认为,大国平衡战略是保证该地区安全、稳定和繁荣的最佳选择。大国平衡战略是指不排除大国在东南亚的影响,利用大国之间的矛盾以及各自对权力的追求,主动与其发展政治、经济、安全等全方位关系,但不与之结盟,同时防止任何大国势力过于强大,以达到大国在东南亚势力均衡,维护地区安全与稳定的目的。
全文分为导言和五部分。导言主要论述了选题的目的、意义、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等。
第一部分探讨了东盟大国平衡战略提出的背景及其理论基础。自东盟成立以来,其对外战略是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即20世纪60年代的对美依附、70年代的“和平、自由、中立区”计划,以及后冷战时期的大国平衡战略。东盟实施大国平衡战略是基于均势的考虑,但无论是从追求的目标还是实施的手段上来看,它都不同于传统的均势,从长远来看,大国平衡战略甚至会超越现实主义视角下势力均衡的逻辑,成为构建地区安全共同体的有益的实践。
第二部分从国际体系和国家两个层次分析了东盟大国平衡战略产生的原因。在国际体系层次上,首先,经济全球化和地区一体化以及东南亚具有战略意义的地理位置,使得东盟国家无法摆脱大国对该地区的影响。其次,冷战后亚太地区呈现出美、中、日、印、俄相互牵制的多极格局态势。一方面,东盟担心一些地区大国会填补本地区美苏力量收缩之后的“权力真空”;另一方面,处于力量重新调整时期的各大国,需要和支持东盟在范围更广的地区安全、经济问题上发挥重要作用。在国家层次上,由于东盟国家综合国力大大提升,内部政治、安全问题有所缓解,东盟有能力和精力更加积极、主动地实施对外战略;另外,大国平衡战略能够掩盖住东盟内部对待大国的不同看法,易于被东盟各国所接受,同时能够强化东盟的行为规范。
第三部分探讨了东盟大国平衡战略的实施及特点。在具体实施方面,本文沿着两个平行的线索展开论述。其一,东盟发展与各大国双边关系并与之保持一定距离,强调与美国的军事合作,遏制中国潜在的安全威胁并防止日本军国主义势力的抬头;鼓励日本在地区政治、安全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加强与中国的政治、经济关系以平衡日、美:利用印度的“东向战略”让印度参与地区大国间的相互制衡。其二,东盟利用自身相对中立的地位协调大国之间的矛盾,把各大国拖入各种多边合作机制当中,即东盟地区论坛、“10+3”合作机制、亚欧会议、东亚峰会等。在这些地区合作机制的成立及运作过程中,都能体现出东盟基于平衡大国权力考虑所作的努力。东盟大国平衡战略的根本性特点是以小制大,小国主导大国,论文对东盟“以小制大”这一根本性特点作了深入探讨和分析,这是本文的创新之处。
第四部分分析了东盟实施大国平衡战略的效果及其制约因素。目前来看,东盟的大国平衡战略是比较成功的,它提升了东盟的国际地位,同时也推动了东亚经济一体化进程,促进了东亚安全机制的建立。但是,东盟内聚性不高以及各大国关系未来调整方向的不确定性始终制约和影响着东盟大国平衡战略作用的发挥。
第五部分探讨了中国在东盟大国平衡战略中的位置及选择,着重就中国应如何看待、应对东盟的大国平衡战略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东盟是东亚地区力量的一极,是防止美日等国包围和遏制的突破口,同时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合作对象,能为我国提供支撑经济发展所必需的能源。中国在东盟大国平衡战略中扮演重要角色。中国应充分理解东盟的这一战略,继续支持东盟在地区多边合作机制中发挥主导作用,以积极融入国际制度,树立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为指导思想,积极推动与东盟在经济、政治、安全等方面的合作,同时注意解决好诸如南中国海、台湾等敏感问题。
最后是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