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观察针刺调补任督法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的临床疗效。研究方法选取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脑病中心收治的符合纳入标准的受试者60例为研究对象,利用简单随机化的方法,把患者分为治疗组、对照组2组,每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仅采用基础治疗。基础治疗方案:参照广东省中医院针灸科中风病临床路径治疗,包括针灸治疗,针灸治疗仅针对其原发病及瘫痪肢体。选用:双侧血管舒缩区、四关穴、风池,患侧肩髃、尺泽、髀关、丘墟,治疗组在接受基础治疗后,加用针灸调补任督法,即针百会、命门、中极,灸气海、关元,每日治疗一次,六次后休息一天,共进行三周,累计18次治疗为一个疗程。在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病人进行尿失禁临床症状及治疗分级评价,以综合评定临床疗效。研究结果1.治疗前一般资料比较,经X~2检验,两组患者性别比较,P=0.788>0.05;比较两组患者脑卒中类型,P=0.172>0.05;比较两组患者脑卒中分期,P=0.961>0.05:经t检验,两组患者年龄比较,P=0.841>0.05;比较两组患者病程,P=0.899>0.05;比较两组患者尿失禁临床症状评分,P>0.05;比较两组患者尿失禁治疗分级,P=0.530>0.05。可见:治疗前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卒中类型、分期、尿失禁临床症状评分、尿失禁治疗分级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组间具有可比性。2.治疗后,经t检验,两组患者尿失禁临床症状评分比较,P<0.05;经Ridit分析,两组患者尿失禁治疗分级比较,P=0.032<0.05;可见:治疗后,治疗者与对照组相比,尿失禁临床症状评分及尿失禁治疗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通过尿失禁临床症状评分、尿失禁治疗分级与自身治疗前相比较,均P<0.05。可见:治疗后,两组患者尿失禁临床症状评分及尿失禁治疗分级与治疗前相比有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4.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病人治愈8例,有效16例,无效5例,对照组病人治愈4例,有效9例,无效16例,经Ridit分析,P=0.006<0.01,说明治疗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临床治疗效果。结论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经尿失禁临床症状评分、尿失禁治疗分级、临床疗效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治疗组的临床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这也表明,针灸调补任督法对脑卒中后尿失禁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针灸治疗脑卒中后尿失禁疗效确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