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骆驼祥子》惯用语研究

来源 :安徽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h_vis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骆驼祥子》是老舍长篇小说的代表作,其中使用了大量惯用语。本文先搜集整理《骆驼祥子》中惯用语,然后采用统计对比的方法对《骆驼祥子》中131条惯用语(不计重复)的来源、语音、语义、结构、修辞等进行了描写和分析。笔者在第一章绪论部分对惯用语研究现状和《骆驼祥子》语言研究现状作了分析。接着在第二章对惯用语作了界定:认为惯用语是一种包含三个及以上音节、构成成分和结构相对固定、意义具有整体性的固定短语。然后分析了《骆驼祥子》惯用语的来源和语音特征。《骆驼祥子》中的惯用语来源广泛,多数来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另外还来源于行业语、方言和神话传说历史故事。语音结构方面,三音节最多,其次为四音节,五音节、六音节及以上也有。第三章分析了《骆驼祥子》惯用语理性义和色彩义。它的意义是整体性的,有双层性和变异性。同时惯用语是口语色彩浓厚的贬义色彩占多数的给人以生动的形象感的固定词组。第四章分析了《骆驼祥子》惯用语的结构和句法功能。句法结构主要有动宾、偏正、主谓、联合、连谓、动补、方位等,其中动宾结构最多,在句中主要作谓语,同时还作其它成分。第五章分析了《骆驼祥子》惯用语的修辞。这些惯用语主要运用了比喻、夸张、借代、婉曲的修辞手法。这些修辞可以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动作、性格、心理、境况和周围环境等。第六章分析了《骆驼祥子》惯用语大量存在的原因。通过与《家》比较知道,老舍的个人经历和《骆驼祥子》描写的对象、语言选择偏好等是作品中惯用语大量存在的原因。这些惯用语使语言生动活泼、形象、含蓄幽默。最后,总结了《骆驼祥子》惯用语的来源、语音、语义和结构特征、修辞手段及作用、出现原因和作用,接着说明本文研究中的不足和有待改进的地方。
其他文献
当代文学史上,阎连科是一位颇有小说创作才华的优秀农民作家,他的作品里满溢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对苦难的极致描写充满疼痛感。阎连科始终关注人的生存处境和现实命运,其文本内
本文以“V一下”构式为例,系统地描述了该构式中各种构件的属性,从句法的角度探讨了该构式的内部结构以及相关句式的生成过程。  文章首先对“V一下”构式中的构件特征进行
本文依据从北京大学汉语语料库检索到的语料详细考察了现代汉语“上X下Y”、“前X后Y”的内部构造、句法功能、格式意义,将二者进行了比较,并探讨了这两种框式结构的一些语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