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1月1日,我国上市公司开始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新准则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要求披露的盈余项目范围增大,对盈余结构的安排有了新的变化。新准则对利润表项目的列报进行了改革,在营业利润中加入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项目,并将投资收益纳入营业利润范围,资产减值损失也从营业外支出、管理费用等项目中剥离出来单独列示,并归入营业利润,这使得营业利润有了与以往不同的含义。2008年10月16日,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和美国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联合发布了《改进财务报表列报初步意见讨论稿》。该讨论稿分析了现行财务报表列报存在的问题,并对如何构造新的列报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以解决报表列报结构的基本问题。本文结合规范与实证分析的研究方法,首先以利润与股利的信号协同效应、代理成本理论及相关法律法规为理论基础,从投资者和管理层两个方面解释了利润与现金股利之间的关系,为之后的实证研究提供了理论分析依据。后通过实证检验,分析了新准则实施后,利润结构组成和披露的变化,特别是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引入,对利润关于现金股利信息含量的影响。进而结合国际上对全面收益报告列报模式的改进,探讨了盈余各部分与现金股利的相关性,最终剥离出与现金股利密切相关的核心经营活动收益,得到了能为财务报表使用者提供更高质量会计信息的新的利润表列报模式。这些无论是对评价新企业会计准则实施带来的经济后果,还是对我国财务报表列报模式的改进都有着一定的启示作用。从决策有用性的角度来看,披露各结构性盈余项目信息,更有助于投资者分析和把握企业的价值。本文认为,新准则的实施将不同持续性水平的盈余项目混合在一起,降低了利润各主要部分与现金股利的相关性。新准则对利润表列报的改革在决策有用性方面存在一定缺陷,对利润项目的分类模糊容易对报表使用者产生误导。本文参考IASB和FASB共同发布的《改进财务报表列报的初步意见讨论稿》,将利润表列报进行调整。实证结果显示,综合全面收益、净利润、经常性损益、经营活动收益与现金股利的相关性依次增强。说明对利润结构的重新分类调整清晰地显示出会计盈余与现金股利之间的关联性,突出了体现企业核心价值的经营活动收益,较传统的利润表列报更有助于分解会计信息来预测股票回报。本文的创新点有两个方面:一是从现有阶段的利润表列报改革和未来阶段的进一步改革两个层面探讨了利润与现金股利之间的关系。二是在对利润结构的分解方面,根据企业的经济活动的功能和与企业核心目标的关系进行分类,从与现金股利相关的会计信息含量角度出发寻找更清晰、系统的利润列报模式。